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目的: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三)抗原与抗体2.抗原的化学结构3.抗原的性质及种类①结构抗原,为组成细胞结构的成分,如细胞骨架蛋白;②分泌抗原,为细胞所产生和分泌的酶、激素、粘液蛋白等;③沉淀抗原,如肾小球肾炎时,沉淀在肾小球基膜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免疫复合物等;④入侵抗原,主要指病原微生物。(二)抗体(2)抗体的基本结构(3)抗体的种类二、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MIS内有一类能下调全身免疫应答的效应T细胞(4)口服抗原较之其它途径更易诱导T细胞耐受。(三)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四)免疫细胞(五)免疫分子三、免疫反应(二)细胞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第二节“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第三节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二)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6、延迟性过敏反应降低。7、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的运动训练会导致肌肉细胞受损,并继发释放出亲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8、在离体发生的对丝裂原和内毒素的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细胞因子减少;表明大负荷运动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下降。9、鼻腔和唾液的IgA浓度下降,鼻腔黏液清除作用降低。这表明上呼吸道清除外部病原体的能力受损。10、MHC-II的表达以及巨嗜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降低。表明大负荷运动后降低巨嗜细胞对于MHC-II的表达,从而负性的影响着向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过程。上述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训练会产生比较强烈的免疫受抑制现象,对免疫机能有明显的负性影响。第四节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一)神经系统的影响(二)生物信息物的影响(三)血糖水平的影响(四)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五)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六)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一)保护安全(二)保证训练后的恢复(三)训练过度的信号第五节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三、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1、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2、注意选择运动员寝室的色彩和音乐3、注意运动员营养的合理摄入4、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5、降低体重的速度不宜太快6、尽量减少感染机会7、患病期间注意减量甚至停训。小结: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2、“流动脑”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概念的产生,提高了人们对免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3、免疫反应包括由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以及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思考题:1、简述体液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2、简述适中运动对免疫机能的主要影响。3、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