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诗文****仙女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背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者在500万人次,约19.2万人因此而死亡,构成严重不良反应者占13%。我国三级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全国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61.48%的二级医院发生过因患者去世,患者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医院管理理念的进步中国医院协会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司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开展医院管理评价与评估工作的实践,参考了国际上开展患者安全的经验,选择了具有普遍性、可操作性、重点明确的项目,自2007年起连续发布《患者安全目标》,之后每年进行修改。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7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一解读措施强调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案例一对产妇和孕妇输错药遭索赔2007年10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某大学附属医院的产科主任向两个家庭做出道歉。起因是该院产科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的失误,即是将住在同一病房的两人药品输错,其中一位是产后不到2天的女士,医嘱是一种名为“铃兰欣”的药品,却使用了青霉素,药品说明书上表明“青霉素注入后,少量本品会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另一位是人工受精3次才成功的孕妇,来院做“保胎”治疗,医嘱是用“青霉素”的药品,却用了“铃兰欣”,在药品说明上表明有“孕妇慎用”字样。输错药后,两人身体均出现当天体温突然升高,身体不断出汗等不适症状,到第二天情况才好转。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目标二解读措施确保患者诊断、手术方案准确性与安全性术前要求参与手术的医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认真的术前讨论,书写术前讨论和术前小结,明确标记患者的手术部位,并让患者知道。此外,主管护士也需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实行的手术有充分的了解。麻醉医师、手术接送人员、手术室护士也要求在接触患者时进行再次的确认。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主要内容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职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手术患者均应佩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定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案例右脚有病,左脚挨刀5岁右跟腱手术患者明明健康的左脚却因为做了延长术被拉长,反而加重了畸形,主治医生表示,术前患儿被全麻,是仰躺在手术台上的,进行手术时却是趴着的,因此造成手术做错了脚。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目标五解读措施加强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如在病区储存,则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1.有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的存放区域、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符合率≥90%。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4.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5.在病区储存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品,必须做到专柜加锁,有高危药品的标识,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95%案例一危险的药物过敏反应一位老年患者因感冒给予青霉素和解热镇痛药治疗,3小时后患者口唇部刺痒发红,但患者认为是感冒将愈,口唇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