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集体备课中的三点建议刁翎中心校朱宏宇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互相合作和专业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它却未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率。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应注意三点:一、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不应是求同,而应是求异传统集体备课的思维指向是求同。要求"五统一",即内容统一、目标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练习统一、进度统一。这种"统一"实际上是要形成一个共性化教案。"整齐划一"然而,这种求同的思维模式与新课程的要求背道而驰。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受到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不存在对文本知识的标准化理解,也就是不需要统一的备课模式。这样会无视学生特点,本末倒置。它不仅使集体备课中的集体优势难以充分体现,而且原则和束缚了教师个性作用的发挥,使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二、集体备课的功能不应是形式教案,而应是解决问题我们过去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准备教案,集体备课就是利用大家的力量来设计教案。这种"准备工作"的范围很广,而设计教案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它既可以是学习理论,也可以是分析学生;既可以是总结经验也可以是反思教训;既可以是剖析案例,也可以是探究方法。如果认为集体备课就是设计教案,首先会缩小集体备课的外延,使研究的内容变得狭窄,使教师的视点只集中于教案,关注设计,而其中在教案内容之外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这样,集体备课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泥潭,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要素而忽视了自己存在的特殊问题。这样,集体备课就会失去重点,丧失针对性,最终流于形式。如果集体备课只是具体情景和动态过程,教师就容易把视点集中于教材,其结果就是注重共性,忽视了个性,只注重预视,忽视生成,只重教法、忽视学法,而那些共性的东西,如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重难点等,在教参或教辅书上都有明确的说明,这样,集体备课就常常成了教参或教辅书的"大搬家"。如果我们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由设计教案为主转向重在研讨问题,就有利于教师开展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有利于紧扣教师需要,抓住那些关键或疑难的问题进行集体公关,依托群体的智慧,释疑解惑;有利于避免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从而形成观点交锋,这样使教师们在交流中获得共性,在争讨中深化认识,在参与中提升水平,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集体备课的互相合作不应是重个人引领,而应是重平等交流集体备课是教师互相合作的有效形式,它有利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发挥群体的作用和优势。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个人引领和同伴互助,又要注意在两者间有所侧重,特别要注意促进教师间的平等交流。在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新老教师都要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对旧方法思维定势的教师要彻底转变。为此,在集体备课中要更加注意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述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这样,集体备课就真正实现了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