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函数复习.doc
上传人:志玉****爱啊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函数复习.doc

初中函数复习.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函数复习一、基本概念1、常量和变量:在变化过程中,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2、函数:⑴定义:一般的,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⑵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和解析法。⑶自变量取使函数关系式有意义的值,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以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要使分母不为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要使被开方数是非负数;④对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二、初中所学的函数1、正比例函数:(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的形式。自变量与函数之间是倍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当作自变量,作为函数(2)、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GB3①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0,0),(1,k)的一条直线。=2\*GB3②当时,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趋势,也即是随的增大而增大。过一、三象限。=3\*GB3③当时,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趋势,也即是随的增大而减小。过二、四象限。yxoyxok>0k<0注意:因为正比例函数y=kx(k≠0)中的待定系数只有一个k,因此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需x、y一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从而求出k值。2、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定义:形如的形式;自变量与常量的乘积,再加上一个常量的形式。(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属于正比例一次函数不属于b<0b>0b=0yxo(3)、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b=0b<0b>0yxo=1\*GB3①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k/b,0)的一条直线,也可由y=kx平移得到=2\*GB3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b>0时,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b<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3\*GB3③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b>0时,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b<0时,图象过二、三、四象限注意:一次函数y=kx+b(k≠0)中的待定系数有两个k和b,因此要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需x、y的两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组,从而求出k和b。3、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为常数,)的形式;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GB3①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是双曲线(两个分支)=2\*GB3②当k>0时,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GB3③当k<0时,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k<0④对称性: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或直线y=—x,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⑤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Q,过点P,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S2,则S1=S2=|k|。设R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注意:因为反比例函数y=(k≠0)中的待定系数只有一个k,因此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需x、y一组条件,列出一个方程,从而求出k值4、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的函数称为二次函数,其定义域是R。(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①一般式:y=ax2+bx+c(a≠0);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②顶点式:();对称轴为x=h,顶点坐标为(h,k)③零点式(两根式):y=a(x-x1)(x-x2)(a≠0),其中,x1、x2是函数y=ax2+bx+c(a≠0)的零点(或是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3)、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4)、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性质:①开口方向: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②顶点坐标:;③对称轴方程:;④当时,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有最小值;当时,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有最大值.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轴有交点,即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5)、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①保持抛物线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②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值正右移,负左移;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