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说明.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文格式说明.ppt

论文格式说明.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版面要求論文格式說明壹、前言貳、正文正文各標題題號(三)在內容上應特別強調相關資料的引用、彙整、分析、辯證,亦即需「引經據典」地進行文獻探討。(四)凡引用他人之文章內容皆需插入註腳說明資料來源,以避免抄襲之嫌。(五)引文:短引文可用引號直接引入正文,例如:「ooo」;長引文可作獨立引文,不加引號,但前後空一格,且每行起首均縮入三格,標楷體。引文部分請忠於古版之原文,並於該引文標點符號後插入註腳,註明引用資料來源,且於參考資料中寫入。(六)正文中如有引用圖/表,圖/表須有編號及標題。圖之編號/標題在下,表之編號/標題在上,圖/表下面可註明資料來源。(圖大小不得超過頁面1/4,表不在此限)參、結論肆、參考資料漢學研究寫作格式三、書刊名、篇名之符號︰中文書名、期刊名、報紙、劇本為《》;論文篇名、詩篇為〈〉。學位論文等未出版者請採用「」。單指一書中某篇文章時兩者並用,如《史記》〈項羽本紀〉,《詩經》〈豳風.七月〉。西文書名採用斜體,如無法作斜體處理時,請在書名下劃線;篇名則採用“”。四、引文:短引文可用引號直接引入正文;長引文可作獨立引文,不加引號,但每行起首均縮入三格。引文部分請忠於古版之原文。五、註釋方式以採用傳統文史方式為原則。惟語言學、人類學之論文可採用社會科學方式。(一)傳統文史方式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卷4〈則天皇后本紀〉,頁81。宋.朱熹,〈禮一.論考禮綱領〉,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臺北:正中書局,1970),卷84,頁3453。清.孫奇逢,〈復彭了凡〉,《夏峰先生集》(《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卷7,頁189。周法高,〈董妃與董小宛新考〉,《漢學研究》1.1(1983.6):10-11。李豐楙,「魏晉南北朝文士與道教之間的關係」(臺北: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78.6),頁15-20。(英)李約瑟(JosephNeedham)著,杜維運等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3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頁192。(日)森鹿角三著,金立新譯,〈論居延出土的卒家屬廩名籍〉,載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戰國秦漢史研究室編,《簡牘研究譯叢》第1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頁100-102。衣若芬,〈不繫之舟:吳鎮及其「漁父圖卷」題詞〉,「元明文人之自我建構與審美風尚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12.16)。黃仁宇,〈大歷史帶來的小問題〉(上),《聯合報》1994.1.10,37版〈聯合副刊〉。賈麗英,〈漢代有關女性犯罪問題論考──讀張家山漢簡札記〉,《簡帛研究》網站,2005.12.17,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449(2006.1.9上網)。LewisMayo,“TheOrderofBirdsinGuiyiJunDunhuang,”EastAsianHistory20(2000.12):45-48.JaroslavPrusek,TheLyricalandtheEpic:Studies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80),pp.109-110.Tsi-anHsia,“AspectsofthePowerofDarknessinLuHsun,”inHsia,TheGateofDarkness:StudiesontheLeftistLiteraryMovementinChina(Seattle:UniversityofWashingtonPress,1968),pp.146-162.DonaldHolzman,“JuanChiandHisPoetry”(Ph.D.diss.,YaleUniversity,1954),pp.50-59.(二)社會科學方式六、同一本書(或資料)只需在第一次出現時寫明出處,以後則可省略。若再引註過的資料,只寫作者、書名(篇名)、頁碼,或「同註X,頁X」即可。七、文內數字以採用阿拉伯數字為原則,如:西元年、月、日,及部、冊、卷、期數等等。八、論文中所出現之重要相關人物,第一次出現時請在括號內註明生卒之公元紀年。皇帝亦註明在位之公元紀年。外國人名、地名及專有名詞均請附註原文。一、傳統文獻二、近人論著Aarsleff,Hans.1982.“TaineandSaussure.”InHansAarsleff,FromLocketoSaussure,EssaysontheStudyofLanguageandIntellectualHistory.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