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单元备课).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单元备课).pdf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全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单元备课).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一、备课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二、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结构如下: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知道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掌握两者之间的转化方法;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能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制作年历,培养初步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体验数学知识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五、单元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出经过的时间。4.注意课内、外结合。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相关的知识点零碎而众多,也可以看作是生活常识。而这些计量单位相对抽象,观念的建立需要依赖长时间的积累,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如课前可以设计预学单,让学生先预习或收集相关知识,课堂上设计一些空间相对大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从而激活和修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设计和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课后其至用更长的时间去完成。六、课时安排共6课时。年、月、日......................................2课时24时计时法......................................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制作活动日历....................................1课时六单元检测......................................1课时六单元试卷讲评..................................1课时课题年、月、日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6~78页及练习十七相关习题达标情况教学目标(对应)教学环节测评手段等级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