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要内容概述感染三要素§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ormalflora)部位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二、机会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2细菌的致病作用一、毒力(virulence)1.侵袭力(invasiveness)概念:致病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物质基础:(1)荚膜:保护、抗吞噬和抗杀菌物质的作用;(2)粘附素:粘附于粘膜细胞,避免被清除(菌毛);(3)侵袭性物质:协助致病菌定植、繁殖与扩散;(4)生物被膜:粘附、抗免疫、耐药等。2.毒素(toxin)概念:细菌合成的对机体组织细胞有损害的毒性物质。种类:(1)内毒素:G-菌的细胞壁成分,当细菌裂解或endotoxin菌体破坏后释放的毒性脂多糖物质。(2)外毒素:G+菌和部分G-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exotoxin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外毒素蛋白质成分根据对宿主细胞的亲和性及作用靶点分三类: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A)热源性(pyrogenecity)(B)白细胞数目改变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三、细菌入侵的途径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细菌所引起感染。传染源:病人、带菌者、带菌动物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节肢动物媒介、STD、多途径感染(结核)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体内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传染源来自自身的感染。1.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较弱,病原菌感染后对机体的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2.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出现一系列明显临床症状。(1)根据病情缓急分:急性感染(acuteinfection)3W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2M(2)根据感染部位分为:局部感染(localinfection)全身感染(systemicinfection)毒血症(toxemia)菌血症(bacteremia)败血症(septicemia)脓毒血症(pyemia)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病原菌3.带菌状态: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及时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菌,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之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carrier)。三、环境因素一、概念及基本特点医院感染(hospital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指包括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的其他感染。(一)基本特点1.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但易感对象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2.感染的地点、时间必须发生在医院内,包括出院不久发生的感染;3.感染来源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病原体主要是机会致病性微生物;4.传播方式以接触为主;5.病原体常为耐药菌。(二)分类内源性医院感染(endogenousnosocomialinfection)外源性医院感染(exogenousnosocomialinfection)交叉感染(crossinfection)环境感染(environmentalinfection)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一)微生物的特点1.主要为机会致病菌致病,90%以上毒力较弱或无毒,多为内源性感染;2.大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3.常发生种类的变迁;4.适应性强。(二)常见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既有致病性微生物,也有机会性致病微生物。感染部位三、流行病学特征(一)感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carrier)、环境感染贮源(reservior)、动物感染源。(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媒介传播、昆虫传播。(三)易感者:取决于病原体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四、现状及危害性全球感染率为3~20%,我国发生医院感染约为500万例,感染率约为4.6%,其中医院死亡病人中,约1/3~1/4直接死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与医院相依并存。随着免疫容忍性宿主的增加,现代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侵袭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级医院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胃插管术气管插管术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重点监测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