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案例采集、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反比例》案例采集、案例分析.doc

《反比例》案例采集、案例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案例采集材料名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材料来源听刘清列老师执教《反比例》教学片断采集时间2013年4月4日采集人李琴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反比例,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2.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认真看课本24页第1题两个表,思考并完成1.观察加法表(1),把和是12的方格连起来可以得到一条(),根据此表分析和是12的两个加数,其中一个加数是怎样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2.观察乘法表(2),把积是12的方格连起来可连成一条()根据此表分析积是12两个因数,其中一个因数是怎样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3.上面两个变化关系相同吗?(自学3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学指导(二)认真阅读课本25页2、3题内容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思考并完成:1.两表中分别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把两个表填写完整3.从两个表中你分别发现了什么?(自学3分钟后比谁自学的效果最好)自学指导(三)、认真看课本25页下面粉底色部分的文字,结合前面例题思考并说一说:1.什么是成反比例关系。2、说一说前面的几个例子中,哪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为什么?3.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特征?(自学3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四、先学学生独立自学,老师巡视。五、后教讨论小结六、当堂训练备注研究主题:自学指导的设计与研究案例分析(围绕研究主题)原材料名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自学指导的设计分析时间2013年4月4--5日分析人李琴分析内容一、根据听刘清列老师执教《反比例》一课,在自学指导环节的教学中,因自学指导一“3.上面两个变化关系相同吗?”这个问题提的比较突然,发现学生所问非所答。所以将“自学指导一”修改为:“3、上面两个表中的变化关系式分别是怎样的?变化关系相同吗?”又因“自学指导二”中“3.从两个表中你分别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提的比较粗略、不具体,学生的回答切不中要害,所以将自学指导二中的问题补充修改为:“3、从两个表中你分别发现了什么?(1)、第2题中所需时间是怎样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2)第3题中果汁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一定。”二、就本课内容修改完自学指导后再次听史菊玫老师执教,发现学生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的比较好,并能正确地写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但发现学生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成反比例的量的条件”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我们对“自学指导三:认真看课本25页下面粉底色部分的文字,结合前面例题思考并说一说:1.什么是成反比例关系。2、说一说前面的几个例子中,哪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为什么?3.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特征?(自学3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研究、讨论后,修改为:“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反比例关系?2、上面的例题中,哪些量成反比例关系?3、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特征?(自学3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三、通过两次对“自学指导”的研究与修改,就本课再次听李琴老师执教,发现学生基本能充分的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我们将自学指导定为:自学指导(一):认真看课本24页第1题两个表,思考并完成1.观察加法表(1),把和是12的方格连起来可以得到一条(),根据此表分析和是12的两个加数,其中一个加数是怎样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2.观察乘法表(2),把积是12的方格连起来可连成一条()根据此表分析积是12两个因数,其中一个因数是怎样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3、上面两个表中的变化关系式分别是怎样的?变化关系相同吗?自学指导(二):认真阅读课本25页2、3题内容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思考并完成:1.两表中分别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把两个表填写完整3.从两个表中你分别发现了什么?(1)、第2题中所需时间是怎样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一定。(2)第3题中果汁分的杯数是怎样随着每杯的果汁量变化的?()一定。(自学3分钟后比谁自学的效果最好)自学指导(三):认真看课本25页下面粉底色部分的文字,结合前面例题思考并说一说: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反比例关系?2、上面的例题中,哪些量成反比例关系?3、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特征?(自学3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补充意见:结语本课自学指导经我组三位同志研究、修改后,自学指导设计更明确、更具体,学生能充分的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进一步应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自学效果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