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识字教案有关识字教案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识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有关识字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6个生字,会书写10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读出短文,理解短文意思。3、通过猜字谜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字谜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两个比较简单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引导学生猜字谜,并说说你是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也)怎么猜出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比较难的谜语故事,看你们谁聪明,能猜出来,并把你猜的方法说出来。二、阅读短文,交流识字方法。1、大声朗读短文,提出读文要求。(1)读短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2)交流,有多少字不认识。(3)再默读短文,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记住生字字形,读准字音。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然后让其带读。(2)你认为哪些字有必要提醒大家注意或告诉大家记住它的好办法?(3)同桌互相检查。三、朗读短文,加深理解。1、学生再次默读短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导名分段朗读短文,其他学生思考:读完这个故事,你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解决“商周、秦汉、唐朝、宋朝”等的`问题。(分别出示各字词。)4、你们真聪明,一下了就猜出来了,在这当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好词了吗?这些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不甘落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试说句话。?才思敏捷:联系上下文理解,找到那句话读一读,说说你从哪里看出唐伯虎“才思敏捷”?你认为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可以称得上“才思敏捷”?为什么?5、读完了短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祝枝山等人的时代)6、指导分角色朗读短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先练习,再朗读。)四、拓展练习,发展能力。1、老师知道,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都“才思敏捷”,那么,你们能不能也为“口”字编个谜语呢?2、提出要求:(1)谜底必须是“口”字,要有“有”和“无”两句话,“有的”和“无的”能对上。如,祝枝山说的都是朝代,唐伯虎说的都是人,文征明说的是方位,酒店老板说的是动作。(2)同桌一起商量,并将谜语写下来。3、全班交流,评出谜语大王。3、有时间为其它的字编谜语。板书设计:一个字————口古代商周唐朝现代秦汉宋朝有善智听恶愚看无“口”右中间后左外边前“口”高嘴跳矮手走有关识字教案2教学目的:1、学生学会本课4个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1个偏旁忄。2、让学生利用字族文识字的特点记忆字形,理解字义。3、发展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具:1、课件2、字盘3、生字笔顺纸4、生字描红纸教学过程:一、课前说:1、用字盘玩游戏:找朋友2、看偏旁,并说说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相机教学新偏旁忄。二、课内悟:1、课件出示一写着“青”的孩子在哭。让学生认读。2、激趣:“青”看见“也”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他也很想找一些朋友玩,我们愿意帮帮他吗?3、游戏:找朋友。利用字盘组成:请、清、情、晴、睛、蜻,拿相应卡片的学生走出来。教师相机贴带拼音的生字。师:帮人帮到底,你们能把这些字读准确给小朋友听吗?4、指导观察6个生字的拼音都有后鼻音inɡ,要注意读准。5、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多种形式读)6、理解字义:A猜字(把上面6个生字的.偏旁变成图形),说说为什么?B揭示形声字的特点:6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读音都与右边的“青”有关,意思都与左面的偏旁有关,因此青是声旁,偏旁是形旁,这些字就叫形声字。C巩固读音。7、四人小组选一个生字组词,说一句话。师出示生字词,认读。8、游戏:对号入座:把能够组成词的字放在对应的车里,学生合作完成。齐读。9、指导书写:①观察清、情、晴、睛的字形相同:左右结构,右面是青,左窄右宽不同:偏旁不同②复习“青”的写法,在田字格上写2个。③自学生字笔顺(派生字笔顺表)④师范写“情”(实物投影仪)⑤学生描红,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⑥学生临写每个两个,展示优秀作业11、总结(看课件,小朋友笑了):今天,我们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青”字找了6个好朋友(齐读)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帮的字找朋友,好吗?三、课后练1、选字填空:请清晴情睛青()天()客()草事()眼()()假2、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青----()兆----()----()----()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字盘,跟朋友玩一玩课上的游戏。想一想,你还可以利用字盘复习哪些相近的字呢?教学后记:学生对转盘识字很感兴趣。有关识字教案3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犭”旁。2、指导看图,整体感知。3、诵读课文。想像国庆大典的盛况,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