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梳理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与土地制度第2讲中国.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基础知识梳理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与土地制度第2讲中国.ppt

基础知识梳理第1讲中国古代农业与土地制度第2讲中国.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铁犁牛耕技术的应用原始社会的氏族土地公有制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经营形态(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3)私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1)两大变化:一是由官府垄断、主导到三态并存,最后私营超过官营,占据主导;二是生产关系由官营中的征役制发展为雇募制,最后在私营中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2)三大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3)四大生产部门:冶金、制瓷、丝织、棉纺。(4)四大特点: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1)市场因素:古代手工业发达但未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古代城市的发展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城市功能交易场所立国观念自然经济的制约。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中国近代前夜社会经济发展的哪些规律性认识。(1)一个迟滞表现:(2)两大发展表现:(3)三个政策因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变的因素1.农业方面(1)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2)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主要形式。(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2.手工业方面(1)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文化思想(1)明清时期出现“三言二拍”,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2)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批判君主专制的异端思想家。5.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1.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中国已成为腐朽没落的封建国家;而英、法、美等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经济方面中国的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始终未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而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已十分发达,英国业已开始工业革命。3.对外政策和经济政策方面明清政府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几乎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欧洲国家则积极开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扩张,推行重商主义政策。4.文化思想方面儒家思想仍然是明清的统治思想,同时进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封建思想的控制和文化专制;同时期的欧洲则兴起了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可见明清时期的鼎盛只是传统农耕经济的顶峰,而当时世界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所以尽管中国的综合国力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但发展方向已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已大体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