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语文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doc

七年级语文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邮市赞化学校七年级语文第二次双周练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8分)(1)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2)默写咏月诗词中佳句。(写两首,每首只要写两句。),。,。(3).不必说,,,;也不必说,,(云雀)。单是,就有无限趣味。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灰心丧气面面相趣显为人知相依相偎人迹罕致捏手捏脚不勘设想得意扬扬念念不望著作等深错别字订正3、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通过对百草园学习生活和三味书屋自由欢乐生活的描述,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B、《月迹》一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全文重点部分是寻月亮。C、《三颗枸杞豆》运用回忆的手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与教育。从全文看,作者运用了倒叙手法。D、《我们家的男子汉》生动细致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课文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的。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的老师》节选自《魏巍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B、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C、于是,我从这三个“0”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D、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5、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立刻解答了出来。B⒀5呐缛孀乓衾直浠坏氖焙颍对犊慈ィ媸茄滩ê祈担啦皇な铡?C、高邮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下列句子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赞化学校成为全市首屈一指的名校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C、通过八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的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7、观察下图,说说你受到的启示。(3分)人从众利用利用利用森林木答:8、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钱”,2006年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对此给予了充分考虑。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3397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兄弟身上,每人“消费”377.4元。中央财政每支出的6.5块钱中,就有1块钱实实在在花在了农民的身上。改为一句话新闻:(20字左右)(3分)二、阅读和分析(一)阅读古诗《登岳阳楼》,完成9-10题(6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9、此诗的名句是哪一联?为什么?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与之相关的名句是什么?10、“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二)阅读《赵普》,回答11-15问题。(28分)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大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8分)①普少习吏事()②读之竟日()③普颜色不变()④他日补缀旧纸()12、翻译下列句子。(12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②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③明日,普又以其人奏。13、说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是-----------------------(????)(2分)A、闭门读书?????B、半部《论语》治天下C、凿壁借光?????D、闻鸡起舞14、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选自《宋史?赵普传》)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