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化学课教学的导入方法博爱县第二中学余跃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一节课就如一篇艺术作品,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新课的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一、故事导入法中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听有科学哲理的故事,讲故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高二的原电池这一节时,可这样设计:“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一艘货轮正向日本海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是货轮跟其它船只相撞还是触及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关于原电池的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自然会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二、问题导入法读书需要思维,思维始于问题,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不仅能够检查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设疑使学生产生了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课。另外,设疑的内容也不仅仅限于学过的知识,还可涉及到与新课内容有联系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1)大家看见过燃烧着的煤层上面蓝色火焰吗?为什么是蓝色的?(2)大家听说过煤气中毒吗?什么是煤气?这些现象学生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但又不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提问题,这时导入新课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三、实验导入法为使教学直观、生动,加深学生的印象,巧妙地安排现象鲜明,色彩明快的小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氨的性质时,可以从做演示喷泉实验处导入新课。学生对这种妙不可言的情景,立即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抓住这个最佳时刻,步步设疑,促使学生深入探讨本节课的内容。四、计算导入法选择与课堂内容密切联系的计算内容,让学生演算,利用计算结果导入新课。如讲高一气体摩尔体积时,可先请学生计算下题:已知室温时,铁的密度是7.87g/cm3,铝的密度是2.70g/cm3,水的密度是1.0g/cm3,纯硫酸的密度是1.429g/cm3,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二氧化碳的密度是1.877g/L,计算以上物质各1摩尔体积是多少?要根据计算结果追问为什么1摩尔固体物质,1摩尔液体物质的体积都不相同,而气体在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却基本相同呢?这样导入新课会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兴趣。五、悬念导入法“疑能激思”,在化学教学中巧设悬念,能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这样,学生整节课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讲解具有“特殊性”的知识教学中。教学案例三: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在学本节前,学生都认为盐溶液呈中性,即PH值等于7;酸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溶液的PH值大于7。教师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氯化钠、碳酸氢钠、硝酸铵这三种盐溶液的PH值肯定等于7吗?然后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结论:氯化钠溶液的PH值等于7,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大于7,硝酸铵溶液的PH值小于7。当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胃口”被吊起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六、史料导入法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讲一些化学史料,借以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碱金属那部分知识时,可告诉学生钠是由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电解出钾后,将得到的生成物倒入盛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轰”的一声发生了强烈的爆炸并燃烧起来,事故的发生使这们伟大的科学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戴维酷爱科学,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地说:“幸好只瞎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仍能够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戴维加倍地工作,成功地用电解法制得钾、钠、钡、锶、镁等金属,此外还制取了非金属硼和笑气。我们新世纪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学习戴维的钻研精神,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七、多媒体导入法。巴浦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从未看到的事物。”多媒体用于教学活动,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多媒体导课,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起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可以现用多媒体放一段环境污染的录像。就能先声夺人,把学生注意力牢牢把握住,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感到化学课就在生活中。八、强调重要性导入法有些化学知识抽象难学但十分重要,在上新课前要强调学好这些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对学好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