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震》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尝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科学《地震》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尝试.doc

科学《地震》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尝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地震》一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尝试新课程改革我们强调了教学课堂需要打破传统,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强调了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强调科学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除课堂教学在要有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眼界和思路,培养实践与创造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特别是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们的资源的如博物馆、互联网等,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我在教学《地震》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了教学录像,然后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1、地震发生后会造成那些危害?2、地震发生前有什么前兆?3、地震发生时我们怎样防震?4、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你知道哪些情况?5、地震是怎样发生的?6、我国在地震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就?分成三个组每组两个题目进行自学,可以查书、在网上查、制出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要在小组进行交流,还要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最后选最好的办一期地震知识手抄报。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通过活动我发现有以下收获:一、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发展。我在进行这课的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课外小调查,布置同学们在课堂上完成一个介绍地震的任务。同学们独立地进行着准备工作。然后是进行小组活动,活动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画或者是在网络上、书本上查到的有关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地震的认识。然后再由组内各成员从学生的图文的正确性、美观性,语言表达的方面进行评价,并对该同学的表现提出表现出来的优点和克服改正的不足,以帮助他在下次的活动和任务中表现得更好。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促进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习惯。我们知道,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一个人对学习该科目是否认真对对待,对这个科目是否感兴趣,可以从一些细微的地方看得出来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孙云晓老师就提醒了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学生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行为是多么的重要。小学科学的课堂有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知识、媒体外还有学生们特别感兴趣的动手操作与实验活动。一个良好纪律的课堂环境对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完成各种操作与实验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在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布置学生去查找一些资料。长期的这样训练,学生就养成了一种自己主动去寻找知识的习惯。三、形成了分工合作、交流成果的学习模式。每进行一项研究,首先进行集体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做什么?怎样做?最负责那一块的工作?做好分工。在接到这个任务时学生们都自觉地进行分工和实践。并且在调查后的汇报上进行交流,由代表进行总结。整个过程都是在分工明确,角色分明的情况下进行。而对于各个同学的评价,小组内几个人之间的关注,是比一个老师小结四十多人的关注更有效果了。而且小组长的工作是轮值的。对四个人之间的协调与发展更有效果。还懂得每个人尝试一次做汇报。相互评比和学习。各种能力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展。表现性任务是一个真实的任务。孩子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都是可以发挥所长,与小组的成员相互合作,使得小组里的每个组员都能够以促进自己小组的发展和自我的发展作为内在动力而相互合作。表现性评价在操作上是有一定难度,而且在所用活动时间上也较其他评价方式相对长一些,但表现性评价以其特有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任务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大胆尝试让孩子们在以探究为核心,给孩子们的评价多增加了一把尺子,促进了孩子们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