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新课改中“学困生”的帮与扶杨飞浅谈新课改中“学困生”的帮与扶杨飞帮扶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当掌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具体说来有下面的四个“多与少”。一、多引导,少包办笔者在随堂听课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及时发现一位学困生举起了手,并请他起来回答,可是由于情绪的激动,或是过分的紧张,或是没想清楚,一时张不开口。老师一看这种情形,就说:“很好,你今天能积极举手,一时说不出来,没关系,请先坐下”。或者说:“哪位学生能帮帮他呢?”因为不少学习好的同学早已把手举得高高的,瞬间就抢走了这来之不易的发言权。从表面上看,的确,老师对这位学生关爱有加,且礼貌得体,可实质上已无端地剥夺了这位学困生继续参与、思考、探索的权利。学困生充其量只充当一个来去匆匆的跑龙套的角色。其实我想,此时老师若能加以耐心细致的引导,从学困生站起来的神色和吞吞吐吐的模样中迅速的做出判断:是胆怯,就要予以鼓励;是紧张,就要给予热心梳理;是说得不完整,就要给予热情的提示与指点。如果能做到这些,课堂肯定会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景象。二、多鼓励,少求全有一次,我看到了这样件事:一位老师在批阅学生的生字练习本时,发现有一个学困生满纸都是歪歪斜斜、缺腿少胳膊的字。突然,她又发现在左上方第二行的第一个字写得较好,这位老师高兴地把这位学困生叫到跟前,用赞许的口气说:“你看这个字写得多好!老师相信你能写好每一个字!”这位学生兴奋的涨红了脸,眼睛亮亮的,拿过本子,急切地说:“老师我拿回去重新再写。”后来写出来的字自然好多了。我为这位老师的精明而赞叹。他没有因为这位学困生作业马虎而大发雷霆,而是非常耐心的寻找着,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个亮点,都予以实实在在的表扬。也许,这就是帮扶一个学困生的高超的教育艺术——多激励,少求全。三、多空间,少限制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相对较低,影响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参与学习的机会,甚至完全失去了参与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他们,多给予参与的机会,多提供展示他们自身特长的平台。怎么多给机遇呢?(1)制定可供自主选择的自学目标。(2)在各种活动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3)因人而异,因生设岗。只有掌握好学困生的“底细”,才能做到针对性强,转化效果好。四、多尊重,少责备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1)尊重学困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使其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快乐。(2)经常沟通,增加了解。在课后闲暇之余,我发现经常围在老师身边谈笑风声,问长问短的都是那些优生。如果老师也能主动走进学困生,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了解他们想什么,最需要帮助的是什么,同他们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成为他们的朋友,我想帮扶工作也许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