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看课、听课、评课传统的听课评课是从听课评课出发而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反过来影响听课评课。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倡导如下的听课评课理念。第一,好课不是“做”出来的。在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明确要求公开课要注重研究价值,宁可是一堂存在问题或缺陷的课,也不要追求那种千辛万苦“做”出来、好看不实用的所谓完美课。第三、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驱动。上课、听课、评课是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不管是哪一级别的公开课,还是“家常课”,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展示教育、教学能力,也是为了促进和提高。因此,我们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研活动的“任务驱动”,突出听课评课的激励、导向功能。(一)听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准备好听课内容。听课者要听某一教师某次课内容的时候,自己必须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以及本次课所授内容在教材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选择教学的方法等,以利在听课时准确地了解授课教师与授课特点。2、针对这节课在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听课前也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类似的课。3、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听课教师必须带好听课笔记本、测量心率用的秒表,心及运动量、强度、密度、脉搏测定等各种表格,以利看课后做出科学的数据分析。4、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每位听课教师要把听课、评课看成是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的好机会,谦虚谨慎,自始至终地保持高敏度听(看)课,听、看、记、想全神贯注,以利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授课者教学的闪光点,达到取人之长的效果。另外,听课教师应注意仪表,衣着必须整洁大方,最好是穿运动服,这样易使授课者和听课者的距离拉近,便于沟通,切忌穿过分艳丽的服装以及刻意地妆扮,以免影响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上课,更不能迟到、早退或高声喧哗。1、看看教师主导作用A、看教学目标设计与达成是否准确、合理、全面、有差异性等。B、看教材处理的重点、难点、特点是否抓住;看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思路是否清晰;C、看教学方式组织是否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样性,体现在教师引导组织下,学生充分的参与、体验、合作、探究等。D、看教师课堂的学习指导,是否以自己的学习经验给学生以启发。E、看教师对课堂驾奴,看对节外生枝问题的巧妙处理,看应变能力。F、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策略,以及学生对评价的反应。G、看教师课堂教学激情、教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教学基本功。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A、看课堂上的宽松民主气氛。学生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还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B、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这里包括学生参与的时间、(如是全程参与,还是偶尔参与)参与人数、(是局限少数尖子生,还是面对大多数,特别要看差生的参与)参与的方式。(如动手、动口、动脑、或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C、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D、看学生的学习的效果。看课要看学生课堂上举手发言讨、练习、展示等反映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效果。2、听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看,还要听A、听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否有感染力。B、听教师讲课是否讲到点子上,知识是否准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详略是不是得当。C、听教师讲课是否言简意赅,思路清楚明白,说普通话,学生是否明白。D、听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等。3、想听课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边听、边看,还要边想。因为对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上,更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有时需要透过现象去分析它的实质,即听课者不要被那些“表演课”“花课”的表明现象所迷惑。1、关注教师报告本课任务时讲述要准确,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学生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2、关注讲课技术要领的正确性、术语规范化程度,知识讲授时语言表达是否确切。3、关注讲述完成教学任务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听讲述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和要点是否正确。4、关注教师教学时声音是否宏亮、清晰、准确、果断、有力,讲解时有条不紊。5、关注课后小结是否简明扼要、总结到位。6、关注课的类型、教材安排、教材处理以及不同类型教材的搭配是否合理。7、关注课的结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几个环节的完整性以及自然过渡的连贯性。8、关注示范技术动作正确规范程度,熟练、协调程度以及示范的方法、位置、时机是否合理。看如何布置场地器材,队形的调动是否合理,如何导入新课。看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学练积极性。看选择了哪些练习或辅助练习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启发学生的。9、关注教师的教态、非语言行为和应变能力。通过测定看练习所达到的密度和强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