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流程一、多媒体课件开发组人员构成(1)项目负责人(2)学科教学专家(3)教学设计专家(4)软件工程师(系统结构设计)专家(5)多媒体素材制作专家(6)多媒体课件制作专家二、多媒体课件开发基本过程(1)项目定义教学内容的选择、课件设计可行性分析、课件需求分析(必要性)(2)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和设计媒体,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3)结构设计安排目录主题的显示方式,建立信息间的层次结构和浏览顺序,确定信息间的交叉跳转关系。(4)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与制作(5)课件的编辑合成(6)课件的试用与测试(7)评价(8)课件产品的成型1.2超文本超媒体的结构超文本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网状结构。节点、链、网络是定义超文本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节点(Nodes)它是存贮信息的基本单元,又称信息块,每个节点表达一个特定的主题,它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而写,没有严格的限制。(1)文本节点可用来表达思想,解释概念,描述现象等。--------------------电话:010-85526676E-mail:flaker2006163.com(2)图文类节点适合于表现事物的形态和结构。(3)听觉类节点(4)视听类节点(5)程序类节点通常用按钮来表现,进入这种节点后,将启动相应的程序,完成特定的作。二、链(Link)链表示不同节点间信息的联系。它是由一个节点指向其它节点,或从其它节点指向该节点。因为信息间的联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所以链也是复杂多样的,有单向链(→),双向链(←→)等。链的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节点的表现力,也影响到信息网络的结构和导航的能力。超文本中有了链才有了非线性;有了链,用户才能沿着链找到相关信息。在多媒体课件中,链是隐藏在信息背后、记录在系统中,我们看不到表示单向或双向的线,只是在从一个节点转向另一个节点时,会感觉到链的存在。链的基本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1)一条线性浏览路径(2)树状结构(3)无环的网(4)分块连接(5)任意连接三、网络(Network)超文本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有向图结构,类似于人脑的联想记忆结构,它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组织块状信息。超文本网络中信息的联系体现了课件创作者的教学意图与策略,超文本网络结构不仅提供了知识、信息,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信息的分析、推理和整合。如果网络中节点内不仅有文本,而且还包含有图形、动画、声音及它们的组合等多种信息,即用超文本技术来管理多媒体信息,这种系统则称为超媒体。1.3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结构--------------------电话:010-85526676E-mail:flaker2006163.com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如课本、录音、录像等的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人类自由联想能力的发挥,而超文本技术就克服了这一缺点,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结构就是采用这种非线性的超文本方式。根据多媒体课件中节点和链的连接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结构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混合结构。1.4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节点设计、链的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和学习路径的设计。一、节点设计根节点是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其它任何节点都能返回的中心节点,因此根节点的设计十分重要。根节点的常用设计方法有:(1)总述根节点是整个内容的概述,它与知识库中的所有主要概念都建立有联系。(2)自顶向下使用层次分析法,根节点是顶端的主要本质概念。(3)菜单根节点是知识库中的主要概念的列表或内容表。(4)辅导根节点是进入其它节点通道的示范。二、链的设计链的设计主要涉及节点之间如何联结及其怎样表示。链分为三种:线性链,反映节点之间的次序、位置等关系。树形链,体现节点间的层次、归属、类推等关系,反映节点内容的语义逻辑联系。网状链,即任何节点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如背景、索引、例证、重点、参考资料等,体现创作人员的联想。一个超媒体系统中各种类型的链所占的比例取决于领域知识、系统目的和学习特征。三、网络和学习路径设计节点和链的组织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超媒体系统网络结构:阶层型、细化型、对话型。常见的学习路径模式有:顺序式、循环式、分支式、索引式、网状式。--------------------电话:010-85526676E-mail:flaker2006163.com1.5多媒体课件交互界面的设计一、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主要解决与人机交互相关的用户分析、任务分析、交互方式以及相应的课件开发过程等问题。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1)确定使用对象(2)用户控制性(3)直接性(4)敏捷性(5)一致性(6)反馈性(7)清晰性(8)美观性(9)宽容性(10)易用性(11)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