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练习.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练习.doc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练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1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过关测试一、单选题1、被称为自然环境一面“镜子”的是()A.地貌B.土壤C.气候D.自然植被2、形成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与环境B.热量和水分C.地形和水分D.土壤和植被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A、随纬度变化而变化B、沿纬线方向更替C、东西方向变化D、南北方向延伸4、我国北方自然带,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A.是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是太阳辐射的差异造成的C.沿纬度变化的方向而变化D.是非地带性分异5、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6、沿北回归线分布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我国东部地区温带森林由南向北的变化应该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8、赤道附近非洲大陆东岸形成热带草原景观,从分布上看属于()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读下图所示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图,回答9-10题。9、位于北半球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可能位于我国长白山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叙述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的是()A.大量使用煤、石油最终导致海平面上升B.森林砍伐后,木材蓄积量减少C.草原开垦后造成土地沙漠化D.排放有害物质,造成水体污染12、在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A.能量B.物质C.生物D.气候13、海洋对大气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大气输送大量()A.动能B.势能C.热能D.化学能14、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A.生物循环的作用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生物的呼吸作用15、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指圣诞节前后发生在南美洲秘鲁太平洋沿岸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B.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海上升流减弱,赤道逆流加强C.厄尔尼诺发生时,海水温度降低,营养物质减少,鱼类死亡D.厄尔尼诺造成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洪水泛滥16、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从我国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和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沙漠地区生长的骆驼刺根系不发达17、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位于()A.广西壮族自治区B.江西省C.贵州省D.云南省18、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19、水对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力大小主要取决于()A.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B.二氧化碳和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C.碱性物质的数量多少D.二氧化氮、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多少20、对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流动性影响最小的是()A.大气降水B.地面坡度C.太阳辐射D.岩石裂隙的类型和连通性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2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2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23、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24、纬度位置越高,山地的垂直自然带数目越多。()25、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26、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27、青藏高原的隆起,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使东亚和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使中亚和西亚地区成为“干旱核心”。()28、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主要大理岩、白云岩等。()29、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30、峰林、溶蚀洼地、石柱、石笋都属于地上喀斯特地貌。()三、综合题31、右图表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