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可能性大小》诊断“可能性的大小”在教学时教学思路往往大同小异,基本是通过“猜想——验证”这一模式来进行教学,主要是“猜想‘哪种物体多,摸到可能性就大’→验证‘果然如此’”,以此让学生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为了避免学生对可能性大小产生模糊的认识,特意给学生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从“红球9个、绿球1个”中摸球,以此来验证红球多所以摸出来的红球果然也多。老师准备好材料,让每个学生摸一次,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参与度,学生的兴致很高,摸一个是红的,再摸一个还是红的,学生都渴望摸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当摸出绿色时就欢呼跳跃,当摸出红色时就表现出泄气的样子,最终试验结果真是红多绿少,证明了摸出红色的可能性大。活动二:从“黄棋子6个、黑棋子4个”中摸棋子,以此来验证黄棋子多但摸出来的黄棋子不一定也多。活动二意思是老师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验证,不能因为追求验证结果的“果然如此”,而在选择材料时偏向于特殊情况(如9红1绿),教师要善于纠正学生的模糊认识:“红颜色的棋子多摸到的红颜色的棋子的可能性就大,最终摸出的结果一定是红颜色多”。课前特意让每四人小组准备6个黄棋子、4个黑棋子,活动时要求每人摸三次,并做好记录。学生做完后全班统计,得到的结果是希望得到的理论上的黄多黑少,但在小组验证中,确实有两个小组出现了黑多黄少,然而特别利用这一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逐步让学生明白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有可能的,要验证因为黄棋多所以摸出来黄的要多的话,无论摸几次都不能肯定,也就是说要真正的验证黄的要多用摸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同时适当渗透,并让学生了解试验少的时候,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测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实验结果将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活动三:掷钱币,以次想通过掷硬币试验,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活动前先让学生说一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再让学生猜测实验后的结果(即正面、反面出现的次数)会有什么特点。当然也要说明掷钱币的规范做法,要求每人下位掷10次并做好记录,为了使试验次数足够多,以减少误差,试验完成后,有些人的结果两面朝上的次数相差较大,甚至全部正面朝上或者全部反面朝上,这与理论上的概率值相差也较大,这时及时让学生交流分析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为了使实验结果尽量接近理论概率,就把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汇总,经过思考、分析,并将历史上几位数学家做过的试验数据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发现:当试验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和反面朝上的频率都越来越接近总次数的二分之一。这样使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向学生渗透了概率的统计思想。通过摸球、摸棋子、掷硬币等一系列的活动,运用“交流——猜测——试验——分析”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感知——模糊——理解”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正确地认识,深入地理解了概率统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