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设计.doc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可能性的大小》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87——88页摸球游戏。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2、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体验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教师:罗老师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大家,猜猜看,在罗老师的哪只手中呢?2、初步感知可能性大小。3、引入新课。生活中与可能性大小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二、新课教学1、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1)出示:盒中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黑球,3个白球,每次摸出一个球(摸出后放回),摸到黑球中奖,摸到白球不中奖。(2)提问: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你是怎样想的?(3)再问:作为顾客,你希望中奖的可能性怎样?有办法吗?作为超市经理,你希望中奖的可能性怎样?怎么办?引导学生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并体会生活中可能性的大小处于0—1之间。(4)小结。(5)练习。2、小组活动,体验可能性的随机性。(1)教师:摸到黑棋的可能性为1/2,那是不是摸20次,黑棋就一定能摸到10次呢?你怎样认为?(2)介绍活动要求。(3)学生分小组摸棋20次,完成后组长上台汇总。(4)学生汇报,教师集体展示。提问:为什么刚才有的小组实验结果并不是二分之一呢?引导学生体会可能性的随机性。(5)教师展示汇总各组摸球情况后的数据并介绍科学家实验数据统计图。引导学生体会随着实验次数增加,实验数据会越来越接近预测结果。(6)小练习。猜测: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10个棋子,从袋中共摸了20次,摸到白棋15次,摸到黑棋5次,袋中可能有几个白棋,几个黑棋呢?(7)教师小结。三、总结全课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后拓展《可能性大小》教学反思在备这节课之前,我查阅了有关概率的各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我理解教材,把握好“可能性大小”的总体方向,确定好重难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觉得以下几点做的挺到位的:一、遵循概率的认知规律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课,需要试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建构“可能性大小”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提供1:1的黑白棋摸棋体验,制造与原有认知的冲突,解构了原有认知,促成学生积极寻找原因,最终感悟出“当试验次数少时,出现相反的情况是正常的;当试验的次数越多,就越接近我们的猜想。因此,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的结论,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重构和升华。二、注重生活经验的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我们数学资源开发的宝库,能利用好生活经验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这节课我在两个环节注重了生活经验的开发:(一)引入环节,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以最直接、快捷的猜奖方式提炼出数学知识,给后面的探讨奠定基础、留足时间。(二)新课环节,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我设计“抽奖”活动,促使学生调动生活中的所有经验和所学的“可能性大小”知识,进一步探究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体验可能性的的大小在0-1之间。我想当数学与生活携手共进的时候,我们的数学也就拥有了活力、拥有了生机。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话虽老了点,但却是不变的真理。兴趣会促使人主动的去寻求知识和真理。这堂课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猜奖引入——摸奖游戏——摸棋游戏”等活动,环环相扣,不断地调整课堂的气氛,调节学生的状态,将整堂课维持在最佳状态。当然,由于经验不足,这堂课也留下了遗憾:虽然说,在备课前我就概率事件本质就给予了充分关注与思考,也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来帮助学生感悟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却忽略了及时制造认识冲突的可贵之处,如果在学生发现概率问题冲突后就及时追问:“怎么摸到白棋的次数和黄棋的次数并不是二分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呀?”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思考,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出统计全班的必要性,这样整堂课也就更加饱满了。其次,学生可能出现对可能性的学习停留在运气好不好上,认为可能性大的一定会发生,可能性小的不可能发生。而不是这样认为,可能性大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但不一定会发生,可能性小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但不一定不会发生,再次,学生可能对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不一致会产生怀疑,概率事件本质没有更充分的讨论,并不能真正理解概率事件的本质。这堂课留给我的启发是——当学生经历过“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那山,水不是那水;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的求知过程后,相信他们才会真正领略知识的真谛。因此,我觉得平时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找准生长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提炼和升华,逐步形成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