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在国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较文学在国外.doc

比较文学在国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较文学研究在国外一、史前史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前,有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世界上的文学和文学研究以及其他学术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存在着比较文学的条件和因素。1、比较文学最早的渊源——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从整个人类文明史看,比较文学的渊源可上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古巴比伦人借用、改造苏美尔人的神话和史诗里的题材以创作自己的民族史诗《吉尔伽美什》,这是把现代比较文学中所谓“题材史”的研究用于史诗的创作之中。2、比较文学在西方的萌芽在西方,比较文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运用了求同辨异的比较方法。古罗马的贺拉斯在其《诗艺》中把希腊、罗马文学两相比较,号召作家们“勤学希腊典范”,并把维吉尔比作荷马,将普劳图斯与阿里斯托芬进行比较。此后这种比较方法相沿成习,在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常见运用。中世纪时,意大利著名文学家但丁在其学术著作《论俗语》的第九章,把奥克语的古法国文学和奥依语的普罗旺斯文学加以比较。文艺复兴时期,面对新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深受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发生分岐,形成保守派与激进派,这两派之争一直影响到17世纪法国的“古今之争”。在“古今之争”中,圣萨尔兰、夏尔·贝洛、封特奈尔、圣·艾弗蒙等“重今派”宣称“面对古人,不对之屈膝”,古人“同我一样也是人”,而布瓦洛、拉辛、拉封丹、拉布吕耶尔等“崇古派”则极力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双方运用比较的方法,阐述自己的思想,反驳对方的观点。“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冲突,“重今派”与“崇古派”的争论,中心问题是模仿还是独创的问题。双方在论辩中所使用的比较方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8世纪至19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雅克布。施莱格尔的《莎士比亚和安德列阿斯·格里夫斯之比较》、莱辛的《汉堡剧评》、威廉.施莱格尔关于欧里庇得斯和拉辛笔下有关菲德拉题材比较研究的文章。在法国,孟德斯鸠曾比较不同节奏语言的诗歌,试图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制订出总体文学诗歌格律的理论。伏尔泰则写了《论史诗》一文,采用比较古代和近代各个国别文学中史诗类型的方法,以提炼史诗类型的本质因素,从而综合制订出总体文学史诗类型的理论。狄德罗的《理查逊颂》则把英国的理查逊与法国的拉辛相比较。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在拉辛、莎士比亚等的比较中批驳古典主义,鼓吹司汤达式的“浪漫主义”,并初步确立了文学中现实主义的概念和理论原则。在这个时期,还有两位人物值得一提,他们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先驱。一位是被梵·第根誉为“世界比较文学的先驱者”的斯达尔夫人。她的《论文学》、《论德意志》对后来法国的比较文学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她提出:“每一个民族都必须成为别的民族的向导。……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竭诚欢迎外来的思想,因为殷勤待客人只会对主人有利。”另一位是德国的歌德。他对当时各国文学之间交流的现象发出了高瞻远瞩的预言:“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3、比较文学酝酿期(1)“世界文学”概念的提出歌德和稍后的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初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对未来的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精辟的预言与设想——各国文学的分裂与隔阂状态被打破,各国文学共同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即“世界文学”)。(2)“比较文学”一词的出现和相关讲座的开设。①第一个使用“比较文学”这一名称的是法国的两位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他们在1816(一说1818)年,编选了一本文学作品集,题为《比较文学教程》,收集了古代文学、法国文学、英国文学的作品选段。这本书虽然没有涉及比较文学的方法和理论,但已开始把本民族或本国的文学与外民族或外国的文学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开始了对两种不同国家、民族语言系统的文学比较,反映了人们当时普遍存在的对文学的世界性现象的觉醒,以及对这种现象进行历史研究的努力。②1827—1830年,维尔曼在巴黎大学讲授《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再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并论证了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彼此间的影响、18世纪法国作家在意大利的影响,实践了他提出的理论:“要通过一幅比较图表,说明法国从外国文学中所接受的东西,以及它所给予外国文学的东西”,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维尔曼是法国第一个划出了主要的文艺思潮,并提出国际间文学的相互影响的学者,所以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圣伯夫称他为“最光辉、最机敏、最雄辩的文学家”,法国的学者则称他为“比较文学之父”。③1830年,文学史家安培在马赛讲授《各民族的艺术和文学的比较史》,公开提出了自己的比较文学主张——通过对南北文学的研究,以寻找美的本质。他认为比较研究的范围越是广泛,所得美的本质就越是完善。他把这种对美的本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