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三种途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途径: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比较文学在与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的关系中寻求文学的生长点本章重点:1比较文学的性质、特点和研究对象。2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3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4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第一节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转型文化转型与文化多元第三节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化文化的发展第四节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第五节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比较文学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本章重点: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历史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发端第二节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第三节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第四节比较文学在俄苏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定义之争本章重点:1.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2.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3.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第四章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第一节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第二节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发展第三节钱钟书和他的《管锥篇》第四节六七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在港台地区的发展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起点本章重点:钱钟书的《管锥篇》为中西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第五章差别•类同•流变第一节“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第二节素材—题材—题旨—主题第三节题材、题旨和主题的比较研究第四节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意象、象征、原型的比较研究本章重点: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2.题材、题旨、主题的比较研究。3.主题和题材流变的研究。第六章接受•影响•交流第一节接受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二节传统的影响研究第三节接受理论与影响研究接受与影响的多种模式本章重点:接受理论的应用对传统影响研究的意义。诠释•理解•翻译第一节诠释的多样性第二节诠释循环与过度诠释第三节互动认知与双向诠释第四节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本章重点:从互动认知和双向诠释的角度看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前景。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类第一节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第二节中西小说的比较研究第三节中西戏剧比较研究第四节中西文类比较研究第五节文类的划分本章重点:1.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应注意的事项。2.中西小说在结构、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3.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第九章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理论第一节中西诗学关于文学存在方式的探讨第二节中西诗学关于文学存在理由的探讨第三节中西诗学的哲学基础本章重点:1.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中西诗学关于存在理由的探讨。3.中西诗学的哲学基础。第十章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欧洲现代文学主潮西方浪漫主义的传入与影响西方现实主义的传入与影响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与影响本章重点:1.西方浪漫主义的传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2.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第十一章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跨学科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系统论、信息论与文学熵与文学本章重点:系统论中的结构观念对文学研究的意义。第十二章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文学与社会的联系文学与思想观念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社会学本章重点:1.美国新批评派的局限性。2.弗洛依德的心理学说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引起的革新。第十三章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启发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功能互换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思潮汇通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别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超越——出位之思本章重点:1.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技巧渗透、功能互换现象。2.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思潮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