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6,北京》教学设计《2016,北京》教学设计(通用19篇)《2016,北京》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一读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二、精读品味1、出示第一、二段,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知道了什么?(1)中国赢得了什么?喜讯刚刚传到,人们就怎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沸腾”(2)人们是怎么欢呼呢?请你也来学着欢呼一下一起去看看这个场面吧(播放录像),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4)指导练习,读出欢快的语气。2、听到申奥成功的喜讯,北京一下子就沸腾了,天安门的广场是怎样一幅欢庆的场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的第三段。(1)指名读一读,想想你读懂了哪句话?(2)相机交流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天安门广场人很多?理解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看录像),指导朗读第一句那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表达着自己的欢乐,他们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这欢乐心情的呢?抓住“欢呼”“跳跃”“抛向天空”“不知疲倦地飞奔”引导学生理解人们的心情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天安门看一看,感受一下这欢乐的气氛(看录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你们能用“有的……有的……”来说说人们都在做什么吗?)看到这欢腾的场面,你心里高兴吗?我们和他们一起欢呼,跳跃吧。指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此时的夜空也是一幅怎样的情景?从“映亮”中体会人们的欢乐人们是那么高兴,那么地激动,天安门广场成了——引读句子(4)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人们此时兴奋的心情吧3、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引读(1)“此时此刻”指的是什么时候?(2)在这一刻,你心里想说些什么?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但是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就让我们汇成一句话——2008北京(4)指导朗读三、总结延伸1、中国申奥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今天我们终于成功了,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啊,让我们带着自豪感一起来读好这篇课文,齐读课文2、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3、你打算为2008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指导写话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继续向父母或提问或查阅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情况3、摘抄北京申奥口号,奥运格言、名言《2008北京》教学反思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语文课堂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今天上了《2008,北京》,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的朗读真的很到位,感情真挚、激昂,整节课都处于一种激动的情绪中,学生的情绪在启发与撩拨中,一步步地走向高潮,最后产生一种另人激动的共鸣。课后,回味这节课,有如下体会: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第一自然段是两个重复的感叹句“中国赢啦!中国赢啦!”。强烈地表达了成功的喜悦。在这,得让孩子充分的体会。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体会、朗读,学生可能会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就是读也是拿腔拿调式的。所以,在这句的处理上,我采取先暂时放一放,通过“中国赢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二自然段。讲到申奥、讲过当时的场景后再来读这句,学生的体会更深。也能读出一些真情实感来。第二自然段主要抓“刚刚、沸腾”这两个词体会宣布时人们喜悦之情的瞬间爆发。“沸腾”原指水烧开时的景象,在这比喻当时欢呼雀跃的场景。教学时,通过先再现水沸腾的景象过渡到北京当时的场面。学生可以理解地比较透彻。而通过老师的一段叙述也把“刚刚、沸腾”有机结合了。朗读的感情也不断地升华,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我在教学生字时,让同学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为了让其他同学不写错别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生字写美观?让孩子来“展示自己”,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平时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2008,北京!》后,引领学生阅读了一系列关于北京奥运以及介绍北京风貌的资料,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奥运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2016,北京》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13个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