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doc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全国在职中小学教育管理人员进修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管理专业专科学历教育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二)课程的任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科学原理,对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指导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改革。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员进一步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三、本大纲的结构本大纲除绪论外,共12章,大体上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1-3章):着重阐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以及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问题。第二部分(第4章):阐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现状与改革。第三部分(5-8章):着重探讨实现中小学培养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问题,包括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课外教育等。第四部分(第9-10章):论述班主任工作、教师劳动的特点与意义,着重论述教师的素养问题。第五部分(第11章—12章):论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合力的意义、作用和教育科研方法。四、本课程的教学建议(一)明确《教育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基本要求;帮助学员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员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教育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二)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指导学员自学、组织课堂讨论、参观、见习、教育调查,邀请优秀教育工作者介绍实践经验、分析教育形势等。要求学员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四)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员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一、学时分配章次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录音学时习题学时实习学时绪论绪论4第一章教育基本原理80.5第二章我国的中小学教育60.5第三章中小学生的特点与教育6第四章我国中小学的课程40.5第五章中小学教学(上)8第六章中小学教学(下)82.5第七章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101.5第八章中小学课外教育2第九章班主任工作21第十章中小学教师4第十一章学校、家庭、社区教育2第十二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总复习44机动2总计726.5学时,(50分钟/学时)4二、多种媒体教材(一)文字教科书,设计20万字,课内学时72学时。(二)录像教材,设计6.5学时(50分钟/每学时)。三、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从两方面加以体现,一方面是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教学,第二方面是实践性教学。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教学,主要包括5个教学环节:(一)学员自学文字教材为主;(二)观看录像教材;(三)教师面授和辅导;(四)学员练习;(五)考核,包括平时学习成绩测验和结业考试。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课程实践教学,其次是集中实践教学,第三是实践环节的考核。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学员要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一学期有三分之一作业未完成的或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或暂不记成绩。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有关社会调查,实习或见习,毕业论文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对实践性教学要进行考核,包括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落实情况和学员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学习成绩的考核。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教学要求:掌握教育的概念,了解教育的构成要素,认识教育和教育学的产生进程,掌握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内容要点:一、教育及其发展二、教育学及其发展过程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教育基本原理教学要求:熟悉人的身心发展,遗传素质等主要概念,领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容要点:一、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四)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二、教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二)教育自身的现代化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