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较教育学.doc

比较教育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绪论1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说,重点是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从研究时间上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从研究空间来说,是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2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3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A区域研究(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是分析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B问题研究(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4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19世纪为比较教育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2、第一个提出比较概念的是朱利安3、康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家,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其比较教育论著体现出三种主要目的:1报导--描述的目的(他向读者提供各国教育制度的情报,并按问题把事实加以分类)2历史--功能的目的(不仅要描述事实,而且要说明特征)3借鉴,改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和培养对“民主”制度的忠诚)4、因素分析法: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5、汉斯在1949年发表的《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一书中,分析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的因素宗教的因素世俗的因素。第五章日本教育1、1872年颁布《学制》,成为日本现代教育的开端2、日本教育特点:(1)东西方教育的混合。日本属于东边文化圈,但其现代化过程中,日本吸收西方文化及其教育改造本国教育,使得其教育具有东西方合一的性质。(2)系统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各国教育形式兼备,教育发达普及程度高,基础教育质量较高,但在尖端科技和基础理论研发领域与欧美有一定差异。(3)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在长期立法实践中,日本汲取了欧美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国情,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教育法体系(4)国家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5)教育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工具,为经济的振兴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3、发展终身学习,是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90年代教育改革的重点。第六章法国教育1.二战后的教育发展A.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B.1959年的改革,教学内容进一步现代化,初中前两年的统一是由双轨制走向单轨制的重要一步。C.1968年的改革,法国颁布《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大学“自治、多学科、民主参与”三原则。D.1975年改革,完成了义务教育有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的决定性的一步。2.法国大学和大学校的不同1)办学目的不同,大学培养高级人才,属于普及性高级人才:大学校培养高级官员、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属于专门学科大学。2)性质不同,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大学校属于专门学科大学,集中在商业管理、师范、军事等专业。3)入学条件不同,大学凡持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或同等学历即可,就进免试入学,入校比例达7%,大学校从专门毕业班中招生,入学必须组经过难度很大的考试,招生人数少。4)教学安排不同,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基础课(2年)第二阶段专门化(2年),第三阶段,深造和从事科学研究,相当研究生阶段;大学校,个学校差异很大,有的专业设几种,有的先上公共基础课,然后再分专业,学制大多3年,大多不设学科制,要求重实际运用。3.法国是最早出现有近代气息的师范教育国家。第七章德国教育1、德国队近现代教育的贡献(1)、在义务教育方面,早在16世纪后半期一些公国就开始颁布强迫教育法令,至1763年普鲁士公国颁布《乡村学校规程》规定义务教育以后,德国各地几乎都实行了义务教育。(2)、1794年,普鲁士一法令形式把教育机构收归为国家机构,其他各公国也纷纷效法,使德国成为西方最早从教会手中夺回教育权的国家。(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德国率先建立时刻中学,成为西欧文实分科的开始。(4)、洪堡改革结束了封建等级学校制度,形成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双轨制,学术轨和职业轨。(5)、柏林大学强调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统一成为欧美近现代大学的办学风格。(6)、师范教育实行两个阶段训练制度高级学习阶段和见习阶段。(7)、职业教育实行双重训练制。2、德国基础学校的学生每学期取得一次学业成绩证书,记分为六级制,1分为最好,6分为最差,4分为及格。3、双重训练制度,一般是初级中学毕业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企业找到了训练位置,接受偏重训练实践的职业训练,并同时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