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2).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35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管理学原理 (2).ppt

管理学原理(2).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管理学原理串讲第一章管理的历史发展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当代管理理论工业革命以来管理发展的总趋势:科学化和理性化;对效率、效用、科学、理性的追求,是推动管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企业文化理论)、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加剧当代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管理学派百花齐放,渐成管理理论丛林一般管理学原理的基本问题:组织与管理的关系问题、对人本身的认识、个体与整体的管理问题、管理的实质、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管理历史演进的规律和线索二、真题分析三、考题预测简答题1、简述泰勒制的理论要点。2、简述官僚制的特征及优越性。3、简述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4、简述当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第二章组织管理原理个体层次的基础知识行为与学习1、行为和学习是组织生活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行为关系到现阶段的企业状态,学习则更多地对将来的企业发展起影响作用;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的。2.、行为的两个基本点是方向和强度。方向取决于决策,强度取决于心理力量;决策的制约因素:目标、知识、思维方式;心理力量则受情感制约;心理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理力量。3、学习与心理能量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心理能量的提高有促进学习过程的作用,但超过了必要限度,反而影响;不同类型的学习行为,对心理能量的要求不同--------原有体系内的学习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面临组织转换时的学习需要爆发性的能量;一般而言,在组织中学习与心理能量相互作用的轨迹体现在两个方面(个体层次轨迹:学习-情报蓄集-成功-能量改变、集体层面轨迹:学习-情报共有-相互激励-能量集团)。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1)组织是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统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方面;只有在两者统一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组织的本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一体化程度(两者的结合程度)反映组织实际状况。2)组织是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统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把组织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理性化的部分和难以科学化、非理性化的部分区别开来,为具体把握不同管理问题提供里方法和手段;组织的正式侧面和非正式侧面的思想,揭示了组织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找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为理解和把握现实的组织管理过程提供了有力武器。组织平衡管理概念与管理职能二、真题分析三、考题预测简答题1、简述几种典型的个体行为假设。2、简述学习与心理能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论述题试述管理概念的内涵及其职能。第三章企业和企业制度什么是企业产权及其功能企业形态国有企业改组的方法:(1)多方出资开办的新企业,一开始就要办成法人持股的股份公司;现有的合资企业、联营企业按股份公司的要求加以规范。(2)老企业利用外资或向国内筹资时,可采取发行股票的形式,同时将其改组为股份公司。(3)在企业兼并、横向联合和成立企业集团过程中,企业之间以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入股,同时将其改组为股份公司。(4)企业之间等额相互参股,同时将双方改组为股份公司。(5)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企业,将其部分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投资者,同时改组为股份公司。(6)建立若干经营国有资产的公司和社会保障基金,让其作为国有资产的股权代表,交叉持有各国有企业的股份,最后按股份制的要求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二、真题分析无三、考题预测名词解释1、企业2、产权3、股份有限公司简答题1、简述企业的基本特征。2、简述产权的功能。3、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征。4、简述国有企业改革中提高效率和效益的必备条件。5、简述国有企业改组的方法。第四章决策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的过程和准则决策技术决策行为二、真题分析三、考题预测简答题1、简述决策人的管理模式。2、简述决策的准则。3、简述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的传统及现代技术。4、简述全体决策的优缺点。第五章计划与控制计划与控制计划系统控制系统二、真题分析无三、考题预测名词解释1、计划与控制2、事前标准与事后标准简答题1、简述控制的两种形式及其各自的控制过程。2、简述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项目。论述题1、试述计划制定过程的意义。2、试述事前标准的重要意义及其与事后标准的关系。第六章组织组织结构2、部门化:1)把组织的全体成员分别归属到若干部门,将使协调工作变得相对简单.2)每一个管理者能直接协调的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管理者的有效协调人数有一个客观的限度,称为管理幅度。3)管理幅度的有限性导致了组织层次的产生:A)部门规模究竟多大为宜?狭长型组织有利于强化统一管理,但会增加管理者人数。扁平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