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东省刘学金老师《七颗钻石》参赛设计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轩小学刘学金刘学金,男,1978年10月出生,现就职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轩小学,任教研室副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省级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曾先后被评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福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福田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福田区教育系统党员排头兵。教学以幽默、轻松见长。他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灵动生成,进行及时有效地点拨、提升。“大气、自然、朴实”是他最大的教学特色。他曾先后在“全国科学教育学科课堂教学大赛”、“广东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深圳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福田区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比赛”等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荣获特等奖或一等奖第一名。他所撰写的论文曾多次在深圳市、福田区的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教材分析:《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鉴于三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同时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为此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2、教师需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3、需制作反映课文主要内容的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想象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想象后自由表达)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二、理解——感知想象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屏幕出示)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