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口语交际.pdf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口语交际.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同读一本书”,让学生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交代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教材的第一部分提示学生读书交流的意义,第二部分从交流前、交流时、交流后三个环节具体指导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材中安排的小贴士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两个要点。选编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能使学生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交流读书心得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于表达自己想法的意识。1.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1.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将“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整合起来进行,更教学好地开展班级读书活动。2.引导学生畅谈,初谈感受就是顺势而到逐步引出全班学生要讨论的话题,通过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趣。3.选择好话题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观点,浏览原著中的重要章节片段,寻找证明自己想法或观点的依据做好批注。4.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同读一本书的收获。读书记录卡。1课时1.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或名人故事吗?2.你们最近都读了什么书?3.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说一说喜欢的理由。4.教师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读书会就围绕《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来谈一谈读书感受。学生交流时,教师可把书名写在黑板上。引用名人读书的观点,激发学生对读书好处的认识和学生交流的兴趣。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根据提示猜一猜这是哪一本小说。教师出示小说提示,学生猜小说。没错,它就是《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世界文学名著,今天我们的读书会就围绕这本书来谈一下你的感受。小说的提示交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学生谈感受做好了铺垫。二确定交际话题1.如果让你第一个发言,你会从哪些方面来谈感受?预设:小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说中的哪个人物令你印象深刻?学生没有思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中“口语交际”的交际提示。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预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者是生活中的哪些人?2.在这些话题中,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3.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和怎样评价主人公两个方面来谈阅读感受。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向,为接下来的交流做好铺垫。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还要能进行表达。三深入交流,展开讨论1.你如何评价鲁滨逊这个人物?为什么?(1)学生梳理思路,可在书上做批注,也可直接填写学习任务单。教师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单”。人物性格特点举例说明(2)学生汇报。预设:追逐梦想,敢于冒险冷静理性,积极乐观(3)两个同学的发言共同的优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的发言?教师在总结时可直接出示评价标准。(4)教师小结:这两个同学的发言都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且都借助了书中的事例来表达内心的观点。(5)教师课件出示评价标准,学生对照自己的感受进行评价,看看你可以得到几颗星。评价标准:1.引用原文说明观点。(3颗星);没有引用原文观点。(1颗星)2.表述的观点是否有道理。(3颗星2颗星1颗星)3.语言表述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通顺连贯。(3颗星2颗星1颗星)2.书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学生梳理思路,可在文中做批注,也可直接填写任务单。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情节原因页码(2)学生汇报。(3)学生讨论确定评价标准,全班共同评议应得几颗星。(4)根据评价标准完善自己的发言,小组内互相评价应得几颗星。四复习巩固,布置作业从其他方面来谈一谈读《鲁滨逊漂流记》后的感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读书会,大家共读了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从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和给你留下深刻的情节谈了阅读感受。同学们可能还会有很多想法要表达,可在课后继续进行深入交流。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快乐分享耐心倾听边听边想大胆发言口语交际就是以学生的口语表达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我在导入环节先以贴近学生的话题“你读过哪些书,或积累了哪些名人名言”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确定表达的方向,在学生表达完成后,又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