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窨井盖管理办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完整资料).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外窨井盖管理办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完整资料).doc

国外窨井盖管理办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完整资料).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外窨井盖管理办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完整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国外窨井盖管理办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摘要]窨井盖缺失、破损等出现的“城市陷阱"问题反映出我国窨井盖日常管理方面的困境。文章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窨井盖管理办法,并总结国外管理办法对我国的一些经验借鉴,包括明确的责任主体、独立的监督体系、完善的法律保障、先进的技术辅助、快速的回应机制、严密的标准设计等,旨在为解决“城市陷阱”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关键词]窨井盖;管理办法;经验启示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8。11。076[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1-0172-041研究背景窨井盖作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窨井盖及其底下的世界承担着诸多功能,一个简单地窨井盖就可以涉及市政、供电、煤气、供水、热力、广电、联建、网通、移动、电信、交警、公交、园林等10家以上的责任产权单位。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的“下半身”即供水、热力等各类市政地下管线设施日益增多,相对应城市路面上的人孔窨井盖也不断增加。近年来,由于城市路面窨井盖管理不善,加之地质因素、标准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技术问题等,出现了大量窨井盖缺失、破损问题,造成全国范围内各类伤人、损车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表1总结了我国部分地区近6年来(2012-2017年)由于窨井盖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人员不同程度的伤亡案例。从表1可以看出这种地面上确实存在的“陷阱”不是近年来才有的新兴现象,但是近年来发生的频率之高、危害之大,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窨井盖伤人事件的发生,除了损及事发地方的城市形象和政府形象,主要是直接造成民众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心理层面的恐慌与担忧.“城市陷阱”问题体现出了城市中窨井盖供给质量及其日常管理方面的困境,反映我国部分地区缺乏对城市路面窨井盖进行制度、体制上的保护,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维护措施,从窨井盖的供给到管理,都产生了较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管理问题.职责范围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窨井盖安装后的管理、维修、养护无法有效到位,造成部门间的推诿扯皮。尽管这种“陷阱"的出现并非哪种行为主体的主观故意,但它却实实在在地与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诸多成就相伴而生、如影随形。它除了“陷”住了直接受害者,其实也“陷”住了事发地方的政府部门、公共管理者、施工方、潜在受害者乃至城市化本身.在一定意义上,“城市陷阱"如同一面镜子,它的正面,映照的是城市建设的速度、规模与成就;它的反面,?t投影出在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急需要提升的空间。窨井盖管理问题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市政设施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相比之下,国外一些国家对于路面窨井盖的管理相对完善,其经验做法对我国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2我国城市窨井盖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1购买主体复杂多元,窨井盖生产缺乏统一标准从窨井盖购买主体来看,包括政府、企业、个人,购买主体多元化,产品出售的限制约束少。从窨井盖生产标准来看,型号规格没有统一标准,只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用途相应生产,为自产自销模式.在我国城市的主干道上分布的窨井盖通常由供水公司、供电公司、供暖公司等国有属性单位统一招投标购买,产品质量和维护均还不错,而在城市的社区内,窨井盖的购买维护则统一由物业公司负责,经常导致购买之后不负责、管理维护不严密的问题,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居民的人身安全。2.2部分地区窨井盖维修更新不及时我国很多城市的窨井盖为一次性直接安装,并没有使用年限,且商家只负责销售,不负责后续维修.这就导致部分地区窨井盖维修更新不及时。在由供水、供电及供暖等公共事业部门负责的范围内,虽然都设立有负责专门巡逻的部门,定期对路面上的窨井盖做一些检查,但依然存在窨井盖缺失、破损的现象。此外,在由私营部门负责的范围内(如小区、公司企业),因为受其主要目标和功能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检查维护不到位,无人负责,出现问题解决不及时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陷阱”的出现。2.3窨井盖管理机构缺乏责任意识,社会参与力量薄弱一方面,各政府部门初期规划不统一、不协调,每个部门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部分,在设计道路管线时经常出现管线碰撞、管线交叉的现象,直接导致窨井盖数量的重复增加,一定程度上为“陷阱”的产生做了数量上的基础。另一方面,目前窨井盖行业缺乏专门性的团体协会,第三部门在这一领域发挥的作用很小,未能起到纽带、服务的作用。公民作为直接参与主体,参与窨井盖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自觉性、理性化程度不够.企业作为窨井盖的生产者,未能良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缺乏社会责任感.2.4窨井盖管理缺乏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