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太原理工大学.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迈克尔逊干涉仪太原理工大学.ppt

迈克尔逊干涉仪太原理工大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目的迈克尔逊(1852~1931),美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在于光谱学和度量学,获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观察屏迈克尔逊的读数系统谢谢实验仪器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光路2.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M1、M2为两垂直放置的平面反射镜,分别固定在两个垂直的臂上。G1、G2平行放置,与M2固定在同一臂上,且与M1和M2的夹角均为45度。M1由精密丝杆控制,可以沿臂轴前后移动。G1的第二面上涂有半透明、半反射膜,能够将入射光分成振幅几乎相等的反射光、透射光,所以G1称为分光板(又称为分光镜)。光经M1反射后由原路返回再次穿过分光板G1后成为光,到达观察点E处;光到达M2后被M2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在G1的第二面上形成光,也被返回到观察点处。由于光在到达E处之前穿过G1三次,而光在到达E处之前穿过G1一次,为了补偿、两光的光程差,便在M2所在的臂上再放一个与G1的厚度、折射率严格相同的G2平面玻璃板,满足了两光在到达E处时无光程差,所以称G2为补偿板。由于光均来自同一光源S,在到达G1后被分成两光,所以两光是相干光。实验原理={条纹特点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迈克尔逊的读数系统实验注意事项预习思考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