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1苏州园林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苏州园林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21苏州园林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十一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征。重点: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难点: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征。二、预习导学1.梳理学习说明文的一般方法。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人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常见的说明方法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一读课文,找出文章第5段中说明、描写、议论的语句。3.二读课文,假如由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准备如何介绍?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合作学习,理解下列问题。1.第5段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注意了什么?2.第6段中,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3.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处处完美了吗?第7、8、9三节也在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2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5.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的哪一句。6.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是否多余?为什么?(三)再读课文,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四)三读课文,找出本文用词准确、周密的句子,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示例】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分析:“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五)体会本文运用描写和议论表达方式的作用。第5段中的5、6句第4句的后半句(六)总结1、本文由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之情。2、本文抓住特征,按照的结构方式,从多方面加以说明。3、本文综合运用了等表达方式生动透彻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2.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准确性。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课内阅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着,有廊子()着,层次多了,(甲)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隔,界而()界,【乙】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翻。文中有个错别字,把()改成()。2.把“界、不、隔、未”补到文中空缺处的正确位置上。3.A、“景致就见得深了。”B、“因而就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这两句话是从上文中抽出来的,它们分别应在【甲】处还是【乙】处?A、应在B、应在4.这段文字意在说明5.这段文字和前文的那一句相照应?6.“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中的“大多”能否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