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2003年中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信阳市2003年中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

信阳市2003年中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信阳市2003年中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语文学科一、对试题的评价今年我省中招语文试卷符合教育部中招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利于新教材的推行。试题结构简约、合理,题量适中,难易基本适度,表述形式规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扣住了新大纲的精神,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受到师生的肯定。其主要特点是:1、重点考查读写能力。现代文阅读32分,古文古诗阅读12分,阅读共44分;作文40分。这样,读写占总分的84%,足见读写在试卷中的分量。今年中招读写题变化较大,是试卷的一大亮点。首先,现代文阅读全部是课外材料,没有课内文段。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一纲多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有利于秋季新教材的推行,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更有利于教法的改革。其次,作文命题与高考和全国大部分省市中招作文接轨,是话题作文。题目可以写的范围广,没有文体限制,使考生充分发挥作文写作的想象能力,写出能反映学生生活、有真情实感、充满自信、鲜活自然、淳朴宽厚的考场作文。文体不限,使学生充分显示了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阅卷中所见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小说、散文诗、诗、剧本、电视访谈、读后感、扩写等。导向积极,使考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相信自己”是学生参加考试时对自己的鼓励,是老师、家长、亲人的亲切鼓励,更是漫漫人生路上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学生写起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写出了人生、社会、大语文的感悟,也使阅卷老师能触摸到当代青少年奋进、拼搏、向上的脉动。不设小作文,考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一篇大作文,相应降低了阅卷老师的劳2动强度。第三,继续加大古文古诗的阅读量。分值12分,是最高的一年。沿袭去年的命题思想:注重主观题的考查,翻译、对文意的理解题增加,古诗赏析以主观表述题形式出现。2、突出语文学科特点,侧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第一小题的注音、写字,有多年的2分变为4分,加强考查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第2小题修改病句,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这是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第3小题默写古诗文,由多年的4分变为6分,加大了分量,强调了积累和运用。既注重了死记硬背的(如①②题),又考查了理解性默写(如③④题),同时还考查了理解与运用式的默写(如⑤题),显示了灵活多样性。本试卷的另一亮点是第5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这也体现了新大纲和新课标强调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精神,有利于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3、注重创新能力考查,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主观性试题为主,客观性选择题只有2%。加大开放性试题,此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较为灵活,不苛求唯一,特别是主观题,只要符合题意,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给全分。第3题的第⑤小题,第10、14、19、24题等更是没标准答案,作文特别突出的还可加分,能看出学生平时的积累、应变、语言表达、创新等综合能力,体现了创新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及推进新课程改革。4、注意课内外结合,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如第1、3及古文古诗阅读,均取材于课内,这些试题强调了对“教材这个例子”的理解和掌握。而其他的全取自课外。这些试题主要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作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值得教师重点研究。5、古文古诗分量加重。古文古诗在试卷中共有19分,比重是空前的。今年古文古诗考查还有两点大的变化,值得教师们注意:一是强调对古诗的理解积累运用;二是3强调对古诗的欣赏能力。体现了新大纲,新教材及新课标对文言文及诗歌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师应引起重视。二、答题失误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如第1题拼音写字,都选自课文,可学生粗心大意,所得满分的不多。“潜”字的声调拿不住,“葺”字写错。第2题对“处心积虑”不理解,词义没拿准,如作文中出现“歌德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撒切尔总理是美国首相”、“张海迪是数学家”等等。从抽样调查可知,第3小题古诗文默写学生得分率仅为45.5%,是偏低的,而古诗阅读得分率仅为36%,更是学生的弱项。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大文体知识的掌握有明显的混淆不清,如“举例子”写成“举例论证”(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引出话题”变成“做铺垫”(记叙文体)等等。因此,16小题是考生失分最多的一题,得分率仅为31%。2、错别字多。错别字满篇飞,有的连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