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ocx
上传人:15****4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9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ocx

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绪论1.1选题缘由面对本世纪以来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更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早在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就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是核心素养的观点。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所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化和实现途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徐蓝、朱汉国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在1997年就开始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的专题研究,尽管英、美、日、韩等国对于核心素养的界定和要求不一,但也都将核心素养纳入了其课程标准中。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成为各国在新时代培养新人才的共识。而我国在核心素养领域的改革才刚刚起步,因此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领域的具体要求,是“核心素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将历史核心素养定为以下五个要素,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笔者之所以选择“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核心素养体系的地位。在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唯物史观是诸多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素养是诸多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1月。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体系中的信念系统,决定着历史教学的方向和落脚点,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家国情怀就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学生历史学习的灵魂。2、家国情怀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也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方法与途径。历史的教育功能是历史学的核心,历史的教育功能从狭义上来讲就是通过历史信息的传递与教育,对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等诸方面进行熏陶和影响;而从广义上来讲,历史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使人们认识国情、认识民族的发展及其文化的传承,能够认识并把握历史规律,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对家国情怀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形成具有民族认同感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成对现实世界尊重、理解的襟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3、家国情怀素养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自《论语·学而》)。《大学》中也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中国传统的教育观中也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才先成人”的育人理念,古代士大夫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由此观之从古至今,教育的第一目标始终是育人。而家国情怀素养注重对个人品行的修养,注重对个人情操的陶冶与丰富,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发展。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我国的教育应该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同时还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当前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4、家国情怀素养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十八大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对国家和公民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而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因此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