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反思.docx
上传人:13****13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2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反思.docx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育的实践反思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归宿,体现出对历史课程所承载的培育和涵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看,情感培育与家国情怀的问题大家已经足够重视,甚至可以说理解也足够深入,但从实践看,虽然青少年情感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问题并非历史学科一科的问题,但通过对学生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现状远远达不到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仍亟须我们重视并大力提升。以下是基于自身教学或者日常听评课中的反思对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培育进行的深入思考,请教于同行。一、直面课堂:家国情怀的实现与否中学历史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历史学科家国情怀培育落实如何关键看课堂。1.有无明确的家国情怀目标明确目标才会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设计。听过很多老师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课,有无价值引领的目标,或者有什么样的价值引领目标,导致的课堂教学呈现是完全不同的。有教师目标中有“通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原因认识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和争夺的本质”,相应的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学生分析探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导致了战争爆发;教师目标中如果有“通过史实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以此珍惜和平。”相应的教学活动就会聚焦于战争的细节和情境,聚焦于战争中的人乃至于人的生活和家庭。而这些恰恰是历史课堂能够深入人的心灵,能够打动人的地方。不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只能停留在知识教学和抽象的理性分析层面上了。日常教学中多见于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家国情怀和价值引领的目标,或者有也只是大而空的无法实践的目标,或者有目标而无相应的学习活动的现象。2.有无培养家国情怀的典型素材在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中,结构和体系非常重要。在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培育中,情境和细节更为重要。首先是教材中精选的图片等要用,要用好。《中外历史刚要》(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课,教材“历史纵横”中“一战中的华工”文字材料和“一战中的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图片就可以让一战中的华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由宏大的历史问题变成情境化的、情感化的历史情境和历史情感。而“一战墓地”的图片,如果我们能够将战死的900万人具象为900万个家庭,900万的儿子,900万个母亲,就能够发掘历史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而只有如此,才能够触及到家国情怀和价值引领的境界。其次,从课堂的家国情怀目标精选材料,并尽可能选取一手材料。《中外历史刚要》(上)之《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当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图片,会议材料,革命者的书信、日记等,更能够营造真切的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历史情境,感同身受,共情理解,去感受,去体验,家国情怀才能够油然而生。典型素材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历史中的许多事件和人物都具有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内涵。通过让学生接触这些典型素材,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情趣,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体验。3.有无家国情怀培养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家国情怀目标能够达成,设计和实施基于家国情怀目标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丁健老师围绕情境设计与情感体验做了深入探索。体验和共情是情感培养和价值渗透的直接有效途径。如何实现学生的真情体验和真切的共情?情境!教师要有意识且目标明确地用史料,或者用自己的讲述,营造情境,如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下革命者英勇奋斗的情境;武装起义失败共产党人奋斗且探索的情境;反围剿失败革命形势悬于一线的危机情境,让学生进入历史,其情感和思维与历史同步,与革命者同呼吸共命运。情感产生于情感,情感产生于情境。深厚的情感和价值观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本课内容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也充满理性。革命道路由城市转入农村,遵义会议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是革命精神的成果也是理性探索的结果。教师组织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情理交融,是家国情怀目标实现的必然路径。二、叩问内心:作为历史教师的担当历史家国情怀的培育主体是学生,但是培育的主导是教师。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家国情怀和素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家国情怀素养,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1.反思一:作为历史教师的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教师责无旁贷。教师应该具有家国情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或者说教师就是家国情怀培育的资源。历史教师需要具有充沛情感才能更好的打动学生。面对着民族存亡之际,钱穆先生(作为大学历史老师)怀揣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1938—1939年任教西南联合大学期间,钱穆先生白天给西南联大学生上课,晚上笔耕不辍书写《国史大纲》,凝聚民族精神,激发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赋予民族前行的力量。正如钱穆先生作《国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