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上端于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至第一腰椎下缘形成脊髓圆锥共分为31个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以此可由影像学所示的脊椎节段推断脊髓病变水平颈膨大C5-T2支配上肢腰膨大L1-S2支配下肢脊髓圆锥S3-5马尾L2—C0共10对神经根组成图14-2脊髓的外部结构灰质:呈蝴蝶形位于脊髓中央,主要由神经细胞核团和部分胶质细胞组成,其中心有中央管白质:白质位于周围,主要由上下行传导束及大量的胶质细胞组成前角:前角细胞下运动神经元后角:后角细胞痛、温觉传导通路第2节神经元侧角:C8-L2交感神经细胞S2-S4副交感神经细胞前索:位于前根内侧侧索:前后角之间,下行传导束为锥体束,上行传导束为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丘脑束后索:后正中沟与后根之间为薄束、楔束,传导深感觉薄束:同侧下半身深感觉,精细触觉楔束:同侧上半身深感觉,精细触觉(T4以上才出现)图14-3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血液供应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其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2.病变同侧深感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3.病变对侧较损害节段低2-3节段的痛、温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受累节段以下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脊髓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3.括约肌功能丧失(1)C1-4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2)C3-5损害膈神经麻痹呼吸困难(3)后索损害屈颈Lhermitte征(1)C5—T2损害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上肢正常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尿便障碍胸段体表标志:T4-乳头,T6-剑突,T8-肋缘T10-脐,T12-腹股沟Beevor征:T10病变所致,表现为仰卧抬头脐孔上移腹壁反射:上T7-8中T9-10下T11-12双下肢、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尿便障碍L2-4病变膝反射消失S1-2病变跟腱反射消失无瘫痪鞍区感觉障碍真性尿失禁根痛鞍区感觉障碍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③后索及脊髓小脑束:遗传性共济失调症⑧脊髓半切:脊髓髓外肿瘤③髓外硬脊膜外病变:脊索瘤、转移癌等第一节急性脊髓炎各种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特征:病损平面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尿便障碍分类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症状或预防接种史急性起病,数小时~数天内达高峰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长短取决于:①脊髓受损程度②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褥疮等1、脑脊液检查脑压正常,压颈试验通畅常规:白细胞10~1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2.电生理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VEP):正常,可作为与视神经脊髓炎及MS的鉴别依据②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幅可明显减低③运动诱发电位(MEP)异常,可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指标④肌电图:可正常或呈失神经改变3.影像学检查:MRI显示病变部脊髓增粗,病变节段髓内多发片状或较弥散的T2高信号,强度不均,可有融合。部分病例可始终无异常1.诊断:(1)急性起病(2)病前感染或预防接种史(3)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脑脊液检查、MRI检查2.鉴别诊断⑴视神经脊髓炎⑵脊髓血管病⑶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⑷急性脊髓压迫症⑸急性硬膜外脓肿⑹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⑺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相关脊髓病(HAM)1.一般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1)高颈段脊髓炎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用有效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行人工辅助呼吸(2)排尿障碍者应保留无菌导尿管,每4~6小时放开引流管1次。当膀胱功能恢复,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不再导尿,以防膀胱挛缩,体积缩小(3)保持皮肤清洁,按时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皮肤发红部位可用10%酒精或温水轻揉,并涂以3.5%安息香酊,有溃疡形成者应及时换药,应用压疮贴膜2、药物(1)激素①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静滴,每日一次,3—5天后改泼尼松口服②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每日一次,7—14天后改泼尼松口服(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4g/kg.d静滴,每日一次,连用3~5天为一疗程(3)维生素B族:常用维生素B1100mg,肌内注射,维生素B12500-1000μg,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每天1-2次(4)抗菌素防止泌尿系、呼吸道感染(5)其他:扩张血管;神经营养药3、康复治疗如无严重并发症,多于3~6个月内基本恢复,生活自理完全性截瘫:6个月后肌电图仍为失神经改变、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