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地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走向高考.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课标版·地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走向高考.ppt

新课标版·地理专题二地表形态的变化走向高考.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纲展示1.地壳的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在岩石圈循环中,岩石圈的物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生成,周而复始,构成了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可用下面的几种模式图来表示:方法技巧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变式图较多,但不管哪种变式图,在判断时都应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源于岩浆,也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起点和归宿,因此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各物质的基础。2.各类岩石要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大多要经过变质作用,因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的应为变质岩。3.组成岩石圈的物质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且岩浆只能生成岩浆岩;因此在箭头太多、太复杂的模式图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据此可判断出沉积岩。二、内力作用与地貌1.板块构造理论2.判断背斜和向斜构造的方法方法一:依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方法二: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只要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如图A为背斜,B为向斜)。3.断层判断方法:岩体是否发生断裂,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4.主要地质构造的应用分析构造名称[方法点拨]地质构造的判断在判断地质构造时,应先观察岩层是否连续,如果岩层连续则为褶皱,再看岩层形态和地貌形态及岩层的新老;如果岩层不连续,就要观察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是否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三、外力作用与地貌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的分析方法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2)风力作用[方法技巧]河流平直,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弯曲,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右图。四、地壳变动过程的判读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4.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2014·北京)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加深【解析】第(1)题,考查地质剖面图和河流地貌的判读。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其形成时间早;岩层①受流水侵蚀谷岸凹进,岩层②谷岸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图示岩层断裂、流水侵蚀形成“V”型谷地;断裂带处修建水库,易产生渗水、坝基不稳现象。第(2)题,考查河流作用与河流地貌。左图和中图对比可知,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增强;中图和右图对比可知,水位下降时,泥沙沉积,河流含沙量减少;三幅图对比可知,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使河谷加深加宽。【答案】(1)A(2)D(2014·重庆)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第(1)题,考查河流地貌。根据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