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蟹增养殖纲要河蟹产业发展历程河蟹产业发展历程河蟹产业发展历程一、河蟹的生物学特征1、外部形态特征一、河蟹的生物学特征2、内部结构特征一、河蟹的生物学特征3、河蟹的生活习性穴居淡水中生长、咸水中繁殖河蟹育苗亲蟹的选择和培育亲蟹的选择和培育促产时间一般选在年前和初春。由于蟹苗市场价两头高、中间低,所以要求河蟹的促产时间年前尽量早,初春尽量晚。早促产可以早出苗,但时间不应早于11月中旬,太早由于性腺发育不成熟,影响受精率和胚胎质量,初春促产尽量晚,可以延迟育苗时间,但时间不应晚于3月初,进入3月份,随着水温的升高,性腺开始退化,也会影响受精和胚胎质量,最终影响到Z1到Z2的变态率。人工促产形成抱卵蟹人工促产形成抱卵蟹人工促产形成抱卵蟹幼体培育幼体培育河蟹育苗,Z1期靠肥水增加水中单胞藻,并配以蛋黄,豆浆,酵母投喂,Z1第二天开始喂轮虫,一直喂到Z5,卤虫幼体从Z2开始投喂,并随河蟹幼体的长大而增加投喂量,Z5期开始投喂小的卤虫成虫,上述饵料不足时补充蛋黄、蛋糕、虾片等,进入大眼期,主要投喂活卤虫成虫或者投喂冷冻的卤虫、桡足类、枝角类、鱼糜等。幼体培育河蟹幼体孵出后,大约经过25天完成蚤状幼体的发育,变态为大眼幼体,只有大米粒那么大,俗称白子;大眼幼体变态为稚蟹后,再培育约40天长到和豆子差不多大的时候,人们就叫它豆蟹。河蟹养成河蟹养殖池塘条件: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以10亩-20亩为宜,要求池塘水深1.5m-2.0m,坡比1.2-2.5,池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口倾斜,淤泥厚度保持20cm-30cm,池埂坚固不漏水。池塘防逃设施齐全,注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便捷。最好每亩池塘配备功率为0.2kW-0.3kW的增氧动力,以微孔增氧方式最佳。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曝晒塘底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2.药物清塘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30cm,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河蟹养殖河蟹养殖河蟹养殖苗种放养1.放养模式与苗种选择放养规格为100只/kg~160只/kg的优质蟹种500只/亩~800只/亩,放养规格为体重250g/尾的花鲢15尾/亩,放养规格为体重150g/尾的白鲢50尾/亩。2.放养时间河蟹、花鲢、白鲢在2月底~3月初放养。饲养管理1.水质管理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如EM菌、光合细菌等),可在5月下旬~10月上旬每隔15天使用1次,以改良池水环境。每5亩面积的池塘配备1台增氧机,每10亩面积的池塘配备1台水泵,生长季节的晴天中午经常开启增氧机或用水泵加水1小时~3小时,使池水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中后期,每隔20天使用5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调节池水的pH,使之保持在7.5~8.0。病害防治1.预防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严把苗种质量关,苗种要求在消毒后再下塘。使用优质颗粒饲料。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每隔7天~10天用EM原露、光合细菌等全池泼洒1次,并坚持全年使用微生物制剂溶水喷洒颗粒饲料上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可提高河蟹的免疫力。积极采用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物防治病害,以防为主,分3个阶段开展“防、控、保”:4月~5月,在河蟹蜕壳前7天杀纤毛虫1次,相隔l天~2天后用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并用1%中草药制成颗粒药饵连续投喂5天~7天;在黄梅期结束后、高温期来临之前,进行1次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连用3天;9月中旬,补杀1次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相关问题“伊乐藻”----伊乐藻原产美洲,是一种速生高产的沉水高等植物,与我国淡水水域中分布的黑藻、苦草同属水鳖科,1986年经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从日本引进.伊乐藻是河蟹优良的天然饵料,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大量的氨基酸,而且含有足够的必需矿物质营养元素。用伊乐藻饲喂河蟹,适口性较好、河蟹生长快、饲料系数低,可节约精饲料30%左右,饲喂草食性鱼类(鳊鱼、草鱼等)很好的饲草料。种植时间一般在清明左右,种植的方法:以无性繁殖为主,采取切茎分段扦、插的方法,每亩用量25-30公斤。对水质清瘦的池塘,水草生长不良时,可亩施4-5公斤的复合肥,以促进生长。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养殖早期种植或采取隔离种植,也就是说,先在池塘中分出一小块来种植,等水草长大之后,拿开隔离物。相关问题“苦草”----苦草多年生无茎沉水草本,有匍匐枝。叶基生,线形,长30-40(50)厘米,宽5-10毫米,顶端钝,边缘全缘或微有细锯齿,叶脉5-7条,无柄。雌雄异株,雄花小,多数,生于叶腋,包于具短柄的卵状3裂的佛焰苞内,雄蕊1-3;雌花单生,径约2毫米,佛焰苞管状,先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