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休克shock课时目标:概念:指机体遭受各种强烈刺激时引起的以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量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结构损害使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第一节休克的原因与分类一、休克的原因二、休克的分类2、创伤性休克:疼痛→血管扩张→血管容量↑休克伴有失血→血容量↓3.感染性休克:G—(主要是内毒素的作用)5、过敏性休克:血管容量↑→血量↓微循环灌流↓(二)、按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1、低排高阻型:心排出量↓,外周阻力↑2、高排低阻型:心排出量↑,外周阻力↓第二节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一、休克的发病环节:(发生的始动环节)1.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2.心泵功能障碍3.血管容量扩张二、休克过程中微循环障碍及其机制共同基础:微循环障碍即组织有效灌流量↓正常微循环的组成和调节: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微静脉调节:神经—体液调节(一)微循环缺血缺氧期:(代偿期,休克初期)2、微循环变化特征:(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2)真毛细血管网关闭(3)微循环灌流↓,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缩、缺)(4)缺血缺氧3、意义:(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自身输血回心血量↑心输出量↑自身输液前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二)、按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3)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4)促凝物质释放:血小板聚集(3)不灌不流(凝、衰)血管扩张(3)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五、防治器官功能衰竭心泵功能障碍→心输出量↓(3)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扩血管物质↑:前阻力↓<后阻力↑心排出量↓,外周阻力↑(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后阻力↑后阻力↑4、临床表现:脉搏细速,脉压↓;尿量↓,肛温↓;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出汗;烦躁不安。(二)微循环淤血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休克中期)(2)扩血管物质↑:前阻力↓<后阻力↑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组胺微静脉收缩腺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前阻力↓<后阻力↑→大量毛细血管网开放→灌大于流2、微循环变化特征:(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2)真毛细血管网开放(3)灌而少流,灌大于流(扩、淤、渗)(4)淤血性缺氧3、影响4、临床表现:少尿无尿;血压下降;神志淡漠;皮肤紫绀出现花斑。(三)微循环衰竭期(休克难治期,DIC期,休克晚期)11、机制:(1)血流缓慢,血液浓缩(2)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3)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4)促凝物质释放:血小板聚集(5)异型输血:红细胞素释放2、微循环变化特征:(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2)真毛细血管网血液淤滞(3)不灌不流(凝、衰)(4)广泛微血栓形成(DIC)3、影响:(1)加重微循环障碍(2)继发性出血(3)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多器官功能衰竭4、临床表现:休克期表现+DIC+多器官功能衰竭(3)灌而少流,灌大于流1、低排高阻型:脸色苍白,四肢冰冷,出汗;正常心泵功能前阻力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后阻力↑共同基础:微循环障碍即组织有效灌流量↓(4)促凝物质释放:血小板聚集短期失血>全血的20%,引起失血性休克,(二)微循环淤血缺氧期(可逆性失代偿期,休克中期)(3)灌而少流,灌大于流调节:神经—体液调节(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二)重要器官功能变化(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3)灌而少流,灌大于流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概念:指机体遭受各种强烈刺激时引起的以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量不足,导致组织细胞代谢紊乱、结构损害使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病理过程。(1)腹腔内脏皮肤等器官血管收缩回心血量↑脉搏细速,脉压↓;心排出量↓,外周阻力↑(2)真毛细血管网血液淤滞(4)淤血性缺氧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早期:呼吸加深加快(二)、按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3)心脏血管不收缩甚至扩张(1)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二、休克过程中微循环障碍及其机制3、心:心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心衰4、脑:兴奋抑制休克防治原则一、补充血容量二、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三、纠正酸中毒四、改善细胞代谢五、防治器官功能衰竭思考题:休克时微循环有什么变化特点,对机体有何影响?(早、中、晚期)预习:<休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