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范本,供参考!最新范本,供参考!最新范本,供参考!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科目:化学班级:高二(1)班任课老师:李娜一、试卷分析1.试卷考察知识范围及分值分布本次考试范围: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及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本试卷采取自拟自批,试卷是以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而命制的。坚持了“强调应用、注重实际”的试题设计原则,注重考察双基和能力,试卷立意明确,考察双基,突出能力,试题不求新颖,但求对知识的全面考察、深入考察。考察的知识涵盖了所有热点、重点,适当考察了少数难点知识,包含: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平衡图像等。题目具有一定综合性和探究性。试卷由两大部分组成:选择题部分(单选12题共36分;多选5题共20分);非选择题部分(填空四题共36分;计算一题共8分)3.本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虽然都是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但是比较灵活。以从成绩上来看,学生的基础薄弱不扎实。二、学生成绩及问题分析1.成绩分析:本次高二一班应参加考试学生30人,实到参加人数30人,总成绩为2090分,平均分为69.67分,及格人数27人,及格率90%;不及格人数3人,不及格率10%。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是很理想,成绩偏低,其中原因之一是选修4在学习中,学生感觉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在学习程中就有些畏惧感,压力较大。2问题分析:a难度题型分析:分析第9题,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满分10分,平均8分。题并不是很难,牵到的知识有燃烧热,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能量的计算。对于基础知识大家还可以。失分最大的就是有关能量的计算,由于数字比较大,错误率相当高。另外对燃烧热的理解也是容易错的一项。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第21题,是有关化学平衡的实验题。实验题是最难得分的题型,出题活,很难琢磨出题人的意图。强调一点本题考察点有些偏,有些答案也很勉强,很少有说服力。所以本题得分率很低满分6分,平均3.2分,得分率为68.3%。同学们普遍错在对于,实验现象分析不到位,书写不规范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注重细节的强调。第22题,平均得分3.8分,得分率35%,相当的低。学生对于恒容下再加入反应物理解不清,对平衡的移动方向产生了误解也是失分的注意原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时间做题,最关键是放到最后一题很多学生有些胆怯。B其他问题分析:虽然试卷稍有难度,但是也暴露出学生的问题:①基础知识不牢(第4、5、8题)②是能力不够(9、12、17、19、21题)③粗心大意的毛病(热方程式不写物质状态,△H算错,放热不写“-”号等等),问题不少,不容忽视。另外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时间较少,练习量少,不能深入思考,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很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解题思路不清晰,解题能力欠缺。语言表述和书写不规范,常出现专用名词、术语的错别字和表达错误。对于图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很差。计算能力差。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对计算能力的考查较多,学生较易失分,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能力、数据的分析与应用能较为薄弱,有待加强。三、后期工作注意事项因为我是十月中旬接的这个班,经过了解发现本班学生的化学学习不是很好。通过结合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我后期工作在落实好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严格落实教学各环节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夯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把握化学上的核心概念,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2、做好新旧知识衔接教学,弥补学生原有知识的缺陷。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入手3、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是整体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适当侧重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例题审题训练,变换题目要求训练,适当让学生出题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通过典型例题的精讲,以及适当强度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用分析能力。4、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创造条件做,要讲清原理,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在实验改进上有所锻炼,要加强实验题的练习,这样对于学好化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这次考试中学生计算题得分不高暴露了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6、抓好作业的批改和课外辅导工作。作业批改要坚持课批、面批,规范答题,注重书写的规范。课程辅导中要做到重抓中等生,重视优生,关爱差生,且要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7、抓好平时单元考试的总结,及时引导学生反思前段学习情况,总结学习中的得与失,并形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