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传统伦理道德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二、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构建起第一个完整的规范体系,即男女授受不亲,仁者爱人。以后孟子、管仲又作了进一步完善。到了宋代,董仲舒整理出“三纲五常”,成为宋元明清一直遵循的传统道德规范。另外,“三从四德”也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伦理道德的最高要求。“三从”即妇人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妇女讲贞节、修言辞、学温顺、治丝麻。大家可以听出来,传统道德规范是良莠并存的。(二)传统美德传统道德规范不等于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规范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现代仍应弘扬的,如仁、义、礼、智、信。而传统道德规范当中包含着许多现在应该抛弃的东西,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二、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妄,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信”就是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知报”就是知恩必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在中国人眼里,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都是被谴责的对象。4.精忠报国:精忠在古代就是忠于皇帝,忠于皇帝也是爱国的表现,因为在古代中国是家天下,皇帝是国家的代表,忠君的背后,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意识。中华民族曾出现过杨家将、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这些人都是“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5.克已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克己奉公并非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其本质是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利。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克已奉公的精神境界。6.修已慎独:修已就是自我修身,加强自我修养最关键的是“慎独”。所谓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也要严于律已。只有能够战胜自已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1975年湖北睡虎地11号汉墓出土的秦简中有《为吏之道》一文,此文的开篇首句就是“欲赦其身,止欲去恶”。意思是作为官吏,首先要是严格管好自已,克制自已的欲望,去掉自已身上的恶习。实际上这就是加强自身修养的首要原则。7.见利思义:关于“义”,在中国古代有不同的理解,从大处说,“义”是指一切正义的事业;从小处说,是指所有公正、合理而应该做的事情,有时也指义气。所谓利,就是利益、好处、经济效益。关于义和利的关系,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对此的说法也不尽一致。总的来看,先义后利,见利思义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提倡“舍身取义”,反对“见利忘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南宋文天祥,在他47岁被杀害时,他在衣带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达到了高峰,才能招致仁的到来。读圣贤之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从今以后,我不感到羞愧了”。文天祥为孔孟之“仁义”而死,舍生取义,死而无憾。8.勤俭廉正:即勤劳节俭、廉明正直。对于普通平民来说,主要是勤劳节俭,不要奢侈浪费。对于为官者来说,强调的是廉洁、正直。如北宋的包拯、明朝的海端,为官清正廉明,执法严峻、不避权贵、不循私情。包拯信奉“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信条。明朝于谦信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百姓说长短”的信条。9.笃实宽厚:笃实:忠诚老实。宽厚:待人宽宏大量。笃实宽厚是在为人处事方面的道德品质。它要求人们尊重客观事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10.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做事有胆量、有勇气、有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宋代欧阳修说:“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力行”就是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十分推崇勇毅力行,他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丢掉了。”照此推理,你若拥有勇毅力行的品质,你就会拥有一切。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千千万万的改革先锋应该说都是勇毅力行的典范。四、中国传统处事之道(良莠并存)道德主要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因此处世之道就成为传统道德的核心。中国传统处世之道包含的人生智慧可提炼出十二个范畴:“宽、恕、诚、信、中、和、忍、让、防、藏、圆、报。”四、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和负面影响:传统伦理道德,自有其正面的积极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都是肯定凡夫俗子也可以通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与此同时,传统伦理道德对包括君王在内的统治者也可以形成道德制约和严格要求,自周朝开始,帝王死后有谥号,群臣根据先王德行政绩加一概括,如“成”“康”是褒义,“历”是贬义。这种人格评判式的道德制约,在缺乏监督的古代中国,所发挥的社会调节功能不可低估。传统伦理道德还能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风亮节。千百年来,无数“舍先取义”、“杀身成仁”的志仁人,如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