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思想.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伦理道德思想.ppt

伦理道德思想.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孟子》的成书时间及作者二.《孟子》的结构及列入经书的时间三.《孟子》的主要思想及特点四.历代《孟子》研究概况五.经典章节六.参考书目孟子其人三.《孟子》的主要思想及特点(一).天道观1.有意志的主宰之天孟子默认在人世之外存在着上帝和神。2.命运之天所谓命运之天,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含义。指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必然之势,是存在于人力之外的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异己力量。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万章上》)。孟子认为命运之天左右决定着天下的治乱。孟子认为每“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起而平治天下,“其间必有名世者”辅佐“王者”;但从周武王至今已“七百有余岁矣”,论时间、论时势,该当是“王者”、“名世者”兴起平治天下之时。然而时势动荡不定,百姓陷于水火,自己的仁政主张不为世所用,究其原因,是“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公孙丑下》),如天“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孟子把个人在政治上的不遇也归之于天。“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梁惠王下》)“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下》)。孟子还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离娄上》)归之于命运之天。在“有道”的社会,“大德”之人役使“小德”之人,“大贤”役使“小贤”;在“无道”的社会,力量小的被力量大的支配,弱者为强者所役使,都是一种非人力所能及的必然之势所决定的。“天下有道”,政治清明,尊德尚贤,大德和大贤因其德高贤明,故能役使小德小贤;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道德沦丧,推崇强权和武力,力大者、势强者因其力大、势强取得役使小者、强者的地位。“有道”和“无道”,德、贤、强、力都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莫之为而为者”之天。对此意义之天,孟子主张应审时度势、通权达变,在具体行为上要“顺天”而行,他说:“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上》)反对任意妄为,逆天而行。在主观态度上,要“不怨天,不尤人”。孟子还提出了与此意义的天有紧密联系的另一个概念“命”。他说:“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即人力未曾招致而结果如此,就是“命”。孟子所说的“命”实质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异己力量。3.道德、义理之天4.自然之天(二)性善论孟子主张性善论,其依据是人人都有善的萌芽。“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告子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人与生俱有的,是“天之降才”。“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他非常肯定地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矣。”(《告子上》)他援引《诗·大雅·烝民》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生万物,必然赋予每种事物能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仁义礼智“四端”就是上天赋予人的本质特征。(三)伦理道德思想1.道德规范和道德的最高原则(1)孝悌孝悌是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为孝,敬顺兄长为悌。悌,就是尊敬兄长。敬长、从兄的道德意识,孟子认为也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实际行动中,简而易行,如“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告子下》)。敬长、从兄,只要人们愿为,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2)五伦父子有亲:即父子有骨肉亲情。肯定了父子之间基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亲”之情,确定了父子之间各自的地位及其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父有抚养子的义务,亦有要求子奉养的权利;子有要求父抚养的权利,亦有奉养父的义务。与此相联系,父有教育、支配子的权利,子有孝敬、服从的义务。君臣有义:即君臣有礼义之道。君要尽君道,臣要尽臣道,君和臣都要遵循符合自己名分的礼和道。君有挑选、擢升、罢免、教育、使用臣的权利,亦有予臣俸禄、爱护、保障臣民生活和利益的义务。臣有尊重君主、服从君主、事奉君主、为死去的君主服丧的义务,亦有要求君主“使臣以礼”、照顾臣的生活和利益、自由选择君主的权利。“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离娄下》)孟子虽强调臣要服从君主,但并不主张盲目的绝对的服从:“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离娄上》)夫妇有别:夫妻之间挚爱而又有内外之别。肯定夫妇间有一定的界限,明确了夫妇各自的职责,即女主内,男主外。孟子在描述当时婚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