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章ADAS模型(完整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宏观经济学-第章ADAS模型(完整版).doc

宏观经济学-第章ADAS模型(完整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经济学第章ADAS模型(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章内容:IS-LM模型涉及到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并且假定价格水平P不变,本章将取消这一假定,从总供给-总需求的角度出发,讨论宏观经济的运行;模型将涉及三个市场,即在原有基础上加入劳动力市场,并且进一步分析这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过程,以讨论均衡价格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本章重点:AScurve、ADcurve、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均衡、潜在产量、充分就业、长期总供给曲线、工资下降刚性、货币幻觉、实际货币余额、货币中性等讲义:第一节AD(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函数1、总需求的定义: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AD=C+I+G+NX;2、总需求函数的定义:被定义为产出(或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3、公式:以两部门经济为例:①产品市场均衡②货币市场均衡消去r得:该式即为总需求函数,代表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二、AD曲线的推导:1、方法一(从简单收入——支出模型推导)[1]、内容: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成反向变动关系,这是因为存在3种效应:①、利率效应:指P与r同方向变动,而与i和y反向变动的情况;当P↓时,M不变,从而实际货币供给(M/P)↑,由于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率r↓,使得投资I↑,进而引起总需求↑;②、实际余额效应:价格下降,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人们变得相对富裕,于是会增加消费C,使总需求水平上升;③、税收效应:价格水平下降,人们名义收入下降,掉入较低的纳税档次,税负减少,可支配收入上升,进而C增加,使总需求水平上升;[2]、图形推导:[根据线模型]说明:将左图中的两点(p1,y1)、(p2,y2)描入右边的坐标图中就得到AD曲线:2、方法二:(从IS—LM模型中导出)[1]、推导:在上面左图中,价格水平P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下降,而上方右图产品市场中,利率下降,投资增加,IS曲线与LM曲线交于产出更大的点,所以,均衡收入Y增加,用右图表示;3、IS—LM模型与AD曲线的关系:根据以前对IS-LM模型的探讨,在同一价格水平P下,扩张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从而使均衡产出增加,对应的AD曲线也会右移,所以两类政策共同的实质就是影响总需求的变动,称为“需求管理政策”;第二节AS(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指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会有的产量,这些资源分别是劳动N,资本存量K和技术水平A;二、宏观生产函数:[反映了投入和产出的关系]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这是因为:,y与三种要素:技术、劳动和资本有关系,短期中,假定技术水平不变(同时也不考虑A),而资本K则代表经济社会现有的资本存量,其基数很大,所以相对变化很小,于是,K在短期可视为外生变量,记为;2、长期宏观生产函数:这是因为中,虽然长期的A(技术)、N(劳动)、K(资本)都是可变的,首先,技术在这里是被省略掉了,没表示出来;而劳动和资本市场会自动调节到均衡状态,达到市场出清,所以长期的就业必然是充分就业,而相应产出y也就是充分就业下的产出,即潜在产出;宏观生产函数(这里只研究短期)的性质,有两条:[1]、y随N的增加而增加;[2]、技术水平不变和K为常数的条件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y按递减的比率增加;说明:①、图中的N*代表充分就业量,也称为潜在就业量,对应的产出我们称为潜在产出;②、潜在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达到的产量;而潜在产量是指:现有资本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表示为:三、劳动市场及其均衡(完全竞争条件下)1、厂商使用劳动的原则(如右图所示)利润最大化条件: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因为:则Max存在的一阶条件为:即:,左边代表边际劳动产品,右边为实际工资;2、劳动需求函数:[1]、推导:宏观生产函数受“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N的增加,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利润最大化条件是:,则也是递减的,因此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变动关系;[2]、公式:,这种反向变动的函数关系,反映在右图中;3、劳动供给函数:与劳动的需求正好相反,实际工资越高,人们愿意提供的劳动力数量也越多,因而是正比的关系;表示为:4、劳动市场的均衡:(如图所示)分析:①、如果W与P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则一旦W或P有所变动,()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