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诗歌鉴赏讲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间诗歌鉴赏讲义.doc

课间诗歌鉴赏讲义.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教育培训领军品牌环球雅思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年级:初三辅导科目:语文学员姓名:李文哲学科教师:韩朔授课类型T(诗歌鉴赏)星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蝶恋花伫[zhù]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注释译文注释(1)伫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2)望极:极目远望。(3)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4)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5)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6)会:理解。(7)阑:同“栏”。(8)拟把:打算。(9)疏狂:狂放不羁。(10)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11)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12)消得:值得。译文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风细细的吹来,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蝶恋花最简洁的概括:无限相思倚高楼,登高望远为春愁。借酒消愁何时休,无怨无悔人消瘦。词牌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74075.htm"\t"_blank"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46784.htm"\t"_blank"《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作品鉴赏集评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97944.htm"\t"_blank"唐圭璋《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640838.htm"\t"_blank"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伫倚”三句,写远望愁生。“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换头深婉。“拟把”句,与“衣带”两句,更柔厚。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1997.htm"\t"_blank"王国维《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20804.htm"\t"_blank"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赏析“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连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