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指导讲义.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诗歌鉴赏专题指导讲义.doc

诗歌鉴赏专题指导讲义.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歌鉴赏专题指导把握诗歌形象一、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⑴人: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⑵景:象——诗词中所描绘的景与物的画面意——景物画面所附的作者思想情感意象意境——诗词中的意象彼此组合所形成的艺术氛围意境⑶物:古典诗词常常借助某种具有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古人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二、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1、鉴赏诗歌的意象①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②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③抓意象的特殊内涵(1)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注重积淀并善于调动积淀如“梅花”,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飞鸟”的意象或是与男女恋情有关,或是与游子“倦飞知还”联系;“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又喻虚心;“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质,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寒蝉”在古人眼里餐风饮露,是高洁人品的化身;“鸿雁”一般借指书信,于是表羁旅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起往往勾起思归之心;“杜康”是酒的代称;“蜡烛”与情人相思、友人相忆关联;“羌笛”、“芦管”、“清角”、“砧声”等关乎诗人对边事的态度;“云山”、“高树”代表阻隔……知识链接诗歌中常用意象的例子:诗歌中常用意象的例子:荷莲:一般象征“高洁”;又往往谐音双关“怜”,便与“爱情”联系——“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荷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周邦彦《玉楼春》)藕:喻“情丝难断”与“偶”谐音双关——“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梧桐:寄“凄凉悲伤”“孤独冷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以井边叶黄的梧桐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梅:不畏严寒冰清玉洁孤傲清高——“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陈亮《梅花》写出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赞美梅纯净洁白,因风布远,香色俱佳)“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杜甫《江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清高守节,决不附应流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菊花:(屈原《离骚》“不是花中偏爱)菊花:傲霜坚强隐逸高洁清高脱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松柏:(刘禹锡)“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松柏:傲霜斗雪孤直耐寒坚贞不渝——“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芭蕉:(葛胜仲《点绛唇县斋愁坐作》)“何处合成芭蕉:凄凉之音孤独忧愁离情别绪——“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吴文英《唐多令》)杨柳:“杨杨柳:惜别之情思亲之意怀乡之思,使别离蒙上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也会黯然伤神。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地方,“烟柳断肠处”道明柳的意境就是凄婉哀怨;唐朝,折柳送别更是盛行,长安灞桥,专门种植了许多杨柳,供人们离别时候攀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表面是爱惜柳树,深层的却是感叹人间离别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