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小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9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二轮小专题复习.ppt

高三二轮小专题复习.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年份3、(2008·全国文综卷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4、(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一、人才选拔制度:1、先秦:2、两汉: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明清:①隋朝:②唐太宗时:③武则天时:④唐玄宗开元年间:⑤北宋时科举制发展:⑥元朝:⑦明清:⑧1898年戊戌变法:⑨1905年:①抑制士族门阀。开放考试,许多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扩大了官吏来源,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了政权。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科举考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④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取士把人才选拔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中收回到中央政府。⑤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科举制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⑥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⑦对近代欧美文官制度的形成有积极作用……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②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③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应试教育,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出现⑤使中国教育陷入了考试决定教育的困境。……特点:世官制下贵族垄断,下层人士没有参政机会;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具有封闭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科举制给中下层地主提供了机会。儒家思想在人才选拔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趋势:①、选官方式:由世袭到推举再到公开考试②、选官依据:由血缘到才、德、门第再到考试成绩③、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客观。④、科举制在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僵化,消极作用更明显。二、教育1、商周2、春秋战国:3、秦朝:4、汉武帝:5、隋唐:6、宋代:7、明朝中期以来:8、洋务运动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官办近代学校,培养翻译和洋务人才;1898年“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高等学校和教育机构。近代“教育救国”的兴起。培养近代人才、开启民智。9、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建立(略)10、世界近现代史发展的各阶段各国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略)1.清代沈垚在《落帆楼文集》中写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亦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作者这里所说的变迁是由于()A.科举制的实行B.宰相制的废除C.行省制的确立D.抑商政策的松动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B.科举制压制了教育的发展C.户籍制度不合理D.移民制度的僵化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