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案例-经典教学教辅文档.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李白《蜀道难》优秀教学案例一、指点思想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他最具浪漫主义颜色的代表作。经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特点。经过多样方式的朗读,领会诗作的情感,感受诗歌的声韵美,意境美,情感美。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而我将此课的次要教学方法定为朗读,在指点朗读的基础上理清思绪,背诵全文。此诗绝对之前学过的一些古诗而言,生字较多,篇幅较长。先生可能有畏难情绪,只需找到有效的方法,一样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激发先生的兴味。二、教学实录及解说1)导入师: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诗歌?将其中的名句背出来。生1:《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2:《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生3:《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4:《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那么李白的诗歌有甚么特点呢?生1: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2:还有瑰丽奇异的想象。生3:擅长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寻求,言语热情奔放。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你们想知道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理想主义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李白的吗?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他又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俊逸”也是对李白诗风的概括。(评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唱戏前的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我的导入虽简单,但联系了已有的知识,激活了先生的记忆,迅速拉近了先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先生在曾经学过的诗歌的基础上,总结出李白诗作的特点和风格。)2)方式多样的朗读第一遍:听读,听录音,校正字音句读错误。第二遍:跟读,读完后结合注释疏通课文。师:课文中哪一句话出现的次数最多?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蜀道难行的?生:三个方面——高、险、战祸之烈。(评价:前两遍朗读让先生全体感知课文,解决并疏通字词句,了解本文的次要内容。我的板书是一条斜线,如同高耸入云的蜀道。线下端写着“蜀道难”,线上端板书“难于上青天”。)3)研读、评读、品读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然后再请他说说为甚么这样朗读。以后其他同学点评。生1:读第一段生1:朗读理由:开头“噫吁嚱”四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蚕丛及鱼凫”等四句写蜀道历史,要用舒缓的语气;“地崩山摧懦夫死”应读快,读出气势,最初写青泥岭的曲折盘旋和登山者的情态,应读得较慢,突出人们的迫不得已。师:说得很好,在朗读时我们该当留意哪些成绩呢?生:重音、感情、进展、腔调、节奏(语速)。师:请大家试着划进展、标出重音。古诗文中的进展普通来说是三言一顿、四言两顿、五言三顿、七言四顿。请同学们再次试着自在朗读一遍。2、师:哪些语句表现蜀道高的特点呢?说说运用了甚么艺术表现手法?生1:“蚕丛及鱼凫”四句写蜀道闭塞,暗含着高山险阻之意。生2:“西当太白有鸟道”用鸟道烘托山高,用五丁开山传说写出蜀道来之不易。生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运用“六龙回日”的神话烘托山高,同时以水险衬托山高。生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运用了反衬手法,衬托山高。生5:“青泥何盘盘”四句,运用了夸张和奇特的想象,写人在山顶摸到星星和抚膺长叹的情态衬托山高。(评价:此环节让先生将内容的理解与前面讲过的李白诗作的创风格格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了。)3、看蜀道的图片(评价:此环节旨在经过图片欣赏,给予先生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建筑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先生学习的兴味。)4、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放飞自在的心灵,给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诗中的画面加以想象。想象太白鸟道、五丁开山、想象六龙回日、冲波逆折,想象黄鹤难飞、猿猱愁度,想象青泥曲折、行人情态。(评价:诗歌的写作需求想象,朗读和理解诗歌一样离不开想象。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想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想象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研读第二段1、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是如何处理的。生1:读生1:此段开头“问君西游何时还”两句读出讯问的关心语气;“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应以低沉缓慢的腔调读出悲凉之感。“连锋去天不盈尺”四句要快速昂扬,读出气势,最初两句应读出感叹和反问的语气。师:哪些语句写出了蜀道之险?生2:“但见悲鸟号古木”四句。师:这四句拔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建筑了怎样的气氛?生2:意象有悲鸟、古木、子规、夜月、空山。为我们渲染了空寂荒凉的气氛,有力烘托了蜀道之险、之难行。生3:“连峰去天不盈尺”四句也写了蜀道之险。师:这四句又拔取了哪些意象呢?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