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ppt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汇报提纲专业发展与变革1994开始招收建筑设备工程专业普通专科生1998开始招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并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获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华南地区该学科第一个硕士点2010获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2012广东省重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2012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课程体系大部分仍沿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人才培养以校园内部培养为主,与社会需求脱节。校内课程教学以老师课堂灌输为主,学生缺乏参加意识。2、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缺乏现在则要求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管理、设备开发、市场营销等多种工作能力(市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发生了变化)3、学生缺乏大工程观念大工程观念要求学生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包括经济、管理、协调工作、互相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尤其欠缺)。4、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卓越计划”要求强化工程能力培养作为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建环专业学生培养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还要兼顾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3+1”培养模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卓越计划”要求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针对本专业应用性强、地域性突出、人才社会需求量大等特点:密切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工程建设需要,突出工程性与实践性;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协调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完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土建类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广州大学建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探讨课程类型理论课程优化新增4.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系统意识,新开设《暖通空调系统》5.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事业,尤其是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设置《建筑节能技术》课程。工程能力培养环节系统性得以加强☆根据“卓越计划”的“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明显增加了实践环节培养过程,教学过程达到了41周,并且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强化学生工程思维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实践环节在企业进行,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实际工程,保证了工程能力培养质量。结合建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订了一套融合渐进式企业实践环节培养体系,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过程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互为一体、循序渐进。例如传统的生产实习改为三阶段实施,每个阶段的实践训练与对应的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如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概论及专业导论课程后进行认识实习,不仅可以加强对专业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完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后到设备生产企业学习设备制造工艺,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了融合渐进式的企业培养体系培养方案通过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创新性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加强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同时专门设置了3个创新学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挑战杯、设计大赛、教师科研课题、自主开放实验课题等科研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专门设置国情教育与社会服务环节,让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该环节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72小时社会服务工作,获取1个必修学分。1、工程能力培养必须建立稳定的企业培养基地序号2、教师的工程素养必须提高双师型师资3、必须打造创新训练平台,强化创新能力考核4、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是最大挑战5、“卓越计划”实施过程质量监控体系是关键谢谢各位领导和专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