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中药炮制的目的“药性”指药物的性能,即药物的作用特性,包括“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1、“四性”古时称“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能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如板蓝根、薄荷、菊花等。能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或温性。如附子、肉苁蓉等。2、“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辛:“能散能行”,指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如麻黄、木香、红花等。甘:“能补能和能缓”,指具有补益作用,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及缓和药性的作用。如人参、熟地、甘草、饴糖、大枣等。酸:“能收能涩”,指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五味子、乌梅等。苦:“能泄能燥能坚”,指具有泄下、降逆、燥湿、坚肾阴等作用。如大黄、杏仁、黄芩、黄柏等。咸:“能下能软”,指具有润下和软坚散结的作用。如芒硝、牡蛎等。每一药物都具有性和味,性与味从不同侧面说明药物的性能,只有性味结合,相互参照,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药物。紫苏味辛,性温,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薄荷味辛,性凉,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草果味苦,性温,能燥湿散寒。3、“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于机体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四种作用趋向。麻黄能发表散寒,作用向外;芒硝能泻下通便,作用向下;升麻能升阳举陷,作用向上;五味子敛肺止汗,作用向内。4、“归经”指药物对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5、“有毒无毒”也是中药性质之一,常以有大毒、有毒、无毒来表示。卫生部界定的毒性中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马钱子、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羊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雪上一枝蒿、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雄黄。三、转变药性,适应临床需要1、炮制可以转变药物的“四气五味”。生首乌味苦,能润肠通便制首乌味甘,能滋补强壮生地黄甘、苦、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甘、微温,能补血,滋阴。2、炮制可以转变药物的作用趋势(升降浮沉)。生大黄为苦寒之品,主沉降,作用下行而泻下酒大黄借酒之力,作用上行,能清头目之火3、炮制影响药物的归经。柴胡生品主入脾、胃、三焦经,能解表泄热,醋制后引药入肝经,能疏肝解郁。4、炮制可缓和药性。生麻黄发汗解表力强,蜜炙后发汗之力缓和,兼能止咳平喘。5、炮制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蜜炙款冬花可提高润肺止咳的作用;油炙淫羊藿可提高其壮阳的作用。6、炮制利于药材的贮藏,保存药效。燀制苦杏仁,蒸制黄芩,都有杀酶的作用。7、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煎出。如穿山甲、龟板、自然铜、石膏等,需经高温处理。8、炮制可以矫味矫臭,利于服用。如五灵脂生品臭味大,常用醋制;紫河车生品腥味重,常用酒蒸。第三节中药炮制的方法二、水制1、洗、淘:用水除去泥沙等杂质。2、漂:用水溶去部分毒性成分或无机盐。3、泡:使药材附着的一些有机物质在水中泡软发酵而除去。4、飞:使药材成为细粉。5、去心三、火制:1、烘、焙2、炒:将药材放在铁锅中翻动加热。清炒: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麸炒、盐粒炒、米炒、土炒、沙烫3、煅:药材经过7000C以上高温处理。铁锅煅、坩埚煅、直接火煅、铁锅焖煅、灰火焖煅、炉火焖煅4、淬:将药材由较高的温度移入低温的液体中,使其温度聚然降低。5、炙:将药材用液体辅料来拌炒。液体辅料包括:蜜、醋、酒、姜汁、盐水、羊油、麻油等。具体方法:药材+辅料炒干晾凉分装6、煨:将药材埋在另一种物质中加热的方法。另一种物质包括:面浆、纸浆、麸皮、米汤等。四、水火共制煮、蒸、燀五、其他法复制法、发酵、制霜、发芽法第四节中药炮制的机理生首乌含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具泻下作用同,蒸制后水解成无泻下作用的游离蒽醌衍生物,同时还原糖含量亦随之增加,故制首乌无通便作用,而滋补力则更加显著。生半夏对粘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让人口舌唇麻木、刺痛,但其毒性成分是什么尚不清楚,只知道这些物质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1000C30分钟也不被破坏,唯用矾水煮才能降低其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