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什么叫心理健康(一)国际争议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如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和Buhler的基本生命倾向论。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如Maslow的自我实现概念。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第三、关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存在误区。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Bradburn的负性情绪量表,都忽略了对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量度。这样的测量无法指示‘非不健康’和‘健康’之间的区别。(二)心理健康的含义1、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加/减少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增加,它们可以同时存在。2、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因素;积极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知、情、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往往表现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二、心理健康的标志(二)心理健康标志的国际提法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标准(四条):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顺利;有幸福感;发挥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经典十条):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理想、目标切合实际;适应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控制情绪;适应群体,发挥个性;适当满足个人需要。美国人格心理学的标准(七条):自我开放(不自我封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安全感;正确地认识现实;胜任自己的工作;自知之明;内在的统一的人生观。(三)心理健康标志的一般提法其一,没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现象或精神现象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它有轻度与重度之分;大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主要属于心理素质或心理质量不高的表现,它不属于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范畴,充其量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其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中央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三,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四)适应性指标与发展性指标1、判断心理健康的指标(适应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2、发展性指标是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性的指标学生身心发展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前进并呈现一定趋势、方向和水平的。正因为如此,《纲要》才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才把小学生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生以活动与体验为主、高中生以体验和调适为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途径和方法;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按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分阶段进行。三、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2、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学习压力问题;厌学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学习障碍问题。3、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外部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大众传媒因素;网络因素。2、学生内部自身因素(一)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敬业)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乐群)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2、能客观了解他人;3、关心他人的要求;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5、积极地沟通;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