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環境哲學理念地球太空船概念環境教育的另一基本哲學理念為永續發展概念環境教育的另一基本哲學理念為永續發展概念環境教育的另一基本哲學理念為永續發展概念環境教育的另一基本哲學理念為永續發展概念環境教育的另一基本哲學理念為永續發展概念781977年,聯合國在前蘇聯的伯利西(Tbilisi)召開國際環境教育會議,會議中曾作出下列建議:「在發展環境教育計畫時必須考慮倫理價值(ethicalvalues),環境教育應以產生認知和價值為目的,藉以改進生活的品質。」「關懷地球—一個永續生存的策略」(UNEP,1991)書中建議,人類應建立以生態為中心,保育為基礎的世界倫理(worldethic)。此世界倫理之要素如下:每個人都有基本而且平等的權利,這權利包括個人生存、自由和安全、自由思想、宗教、集會和結社、參與公務、教育等。沒有人有權利剝奪他人的謀生方法。每個人和每個社會必須尊重這些權利;並負責保護這些權利。每個人應公平地分享資源使用的利益與成本。每個世代所傳下去的世界,應像他承接的一樣,是多樣的和具生產力的。一個社會或世代不應該限制其他社會或世代的機會。每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這個共同體是由所有生物所組成。它將人類社會和自然聯成一體。於此,必須保證每個生物都能獲得人類的尊重,不論它對人類有何價值。人類的發展不應威脅自然的完整,或其他物種的生存。人類應該適當地對待所有生物,並保護牠們免於殘暴、受苦和不需要的殺害。每個人都應負起他對自然影響的責任,人類應保育生態過程及自然的多樣性,並節約地和有效率地使用資源,務必保證再生性資源的永續利用。保護人類的權利和自然的權利是全世界的責任,它超越文化的、意識形態的和地理的界限。倫理價值的重要性原住民的環境倫理毛利人的傳統文化原住民的環境倫理蘭嶼達悟人的傳統文化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萬物並行而不悖。(大戴禮記)是月也,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虫、夭飛鳥、毋麛、毋卵;……是月也,毋竭川澤、毋漉坡地、毋焚山林(禮記月令篇)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逸周書)茍得其養,則物自生。茍失其養,則物自消。(荀子)易經(自然哲學)觀察自然運行法則,給予「君子」,倫理道德的啟示。體會自然運行法則,以達「天人合德」,才能「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人本精神,天人合德保護自然,愛心管理自我節制,尊重生命。了解自然,順應自然。自然認知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得養則長,失養則消。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我國傳統的環境倫理道家的環境倫理觀我國傳統的環境倫理佛家思想(1/3)我國傳統的環境倫理佛家思想(2/3)我國傳統的環境倫理佛家思想(3/3)宗教的環境倫理佛教的價值觀宗教的環境倫理基督教信仰觀察人類發展進程中,環境倫理有如下的演變:人類屈從於自然,為強有力的和不妥協的大自然所支配;(決定論)人類凌駕於自然、支配、利用和控扼自然;(可能論→人類中心主義)人是自然固有的一部分,如同動物、植物和山川一樣,應設法去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協調論→生命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第一階段無疑是人類依附和順從自然的階段。在原始社會,生產力甚低,人類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尚處於蒙昧狀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對許多自然現象由畏懼而崇拜,在在表現出人類對自然的屈從。第二階段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階段。進入農業社會以後,人類對自然的了解和認識實現了一次飛躍,改造利用自然的活動逐步展開,標誌著人類意志力的表現,透過主動選擇來回應:生產工具不斷改進,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社會制度不斷改變,民智日益開展。因而促使人類從自然的奴隸身份走向自然的主人。隨後,工業社會的到來,更標誌著人類認識改造自然的能力再度突破,科技大幅邁進,物質文明一日千里。然而,由於「人定勝天」和「征服自然」等的企圖心的驅使,人類對也因此大肆破壞自然,並且造成了不可勝數的自然反撲。第三階段是剛剛起步的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階段。為了持續生存和持續發展,固然需要在科技上有新的突破,更需要在人類和自然的倫理關係上昇華到新的境界。在創立環境倫理道德的過程中,人類要認真總結人類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歐美的環境倫理基準倫理歐美的環境倫理感知主義:動物權(Animalright)歐美的環境倫理Taylor’sbiocentricethics(i)歐美的環境倫理Taylor’sbiocentricethics(ii)土地倫理以「生物社區」為主體,包含土壤、水、植被、動物;整體統稱為「土地」(大地)。任何保存「生物社區」(土地)完整、穩定和美麗的行為,就是好的行為,否則就是錯的行為。人類的角色,從對自然世界的征服者,轉變為自然世界的成員。人類可將動物視為「資源」,應該管理和控制動物的族群,包括獵殺動物,以維持整個生態環境的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