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1.描述能量的来源、贮存、转移及利用2.说出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记住基础代谢率3.说出体温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动4.说出产热的主要器官和散热的主要方式5.解释名词: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特殊(tèshū)动力作用、体温、蒸发散热、调定点第一节能量代谢新陈代谢(xīnchéndàixiè)第一节能量代谢/(二)能量(néngliàng)的转移、贮存和利用机体的能量来源于体内物质的分解氧化。其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迅速转化为热能,一部分经ATP供给组织细胞以完成各种功能(gōngnéng)活动。1、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重要(zhòngyào)的储能物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2、磷酸肌酸(CP):是高能磷酸键的贮存库。利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合成代谢;神经传导等等。(三)能量代谢的表示(biǎoshì)方法二、影响(yǐngxiǎng)能量代谢的因素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一)肌肉(jīròu)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运动或劳动的强度消耗的能量。(二)精神(jīngshén)活动(三)环境温度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chǎnshēng)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四)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zhuàngtài),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30%糖和脂肪:4~6%混合食物:10%。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或糖原合成有关。三、基础代谢(一)概念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huódòng)的影响。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④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其能量消耗只用于维持心跳、呼吸等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基本生理活动(huódòng)。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qìguǎn)的横截面积都与体表面积呈比例关系,而与机体体重相关性不明显。体表面积测算图使用时将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两点连成直线(zhíxiàn),直线(zhíxiàn)与体表面积尺度交点的数值,即为受试者的体表面积值BMR的测定和正常值1.BMR的测定:(通常(tōngcháng)采用简易法计算BMR)即:产热量=耗氧量20.19KJ/L/体表面积BMR的正常水平(shuǐpíng)及其异常变化中国(zhōnꞬꞬuó)人正常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kJ/(m2.h)]BMR测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某些(mǒuxiē)疾病★甲低:BMR比正常低40%~20%★甲亢:BMR比正常高25%~80%★BMR:发热、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呼吸困难的心脏病等。★BMR:阿狄森病、肾病综合征、病理性饥饿、垂体性肥胖等。第二节体温(tǐwēn)体表(tǐbiǎo)体温和体核体温(1)直肠温度正常值:36.9~37.9℃;测量时应将肛表插入直肠6cm以上。(2)口腔温度正常值:36.7~37.7℃;婴幼儿和行为不能自控的人不能采用。(3)腋窝温度正常值:36.0~37.4℃;临床常用(chánɡyònɡ)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2、差别:1)体核温度相对稳定,各部位之间差异小——肝温度380C(最高)2)体表温度要低于体核温度,由表及里,存在比较明显的温度梯度。体表最外层皮肤各部位的温度差也大。3)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核与体表两者相对的比例(bǐlì)可出现大幅度的变动。3、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体核温度。T<22℃→心跳停止;T>43℃→酶变性而死亡(sǐwáng);T=27℃→低温麻醉。(二)体温的生理(shēnglǐ)变动1.昼夜变化——清晨最低,午后(wǔhòu)最高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清晨2:00~6:00最低;午后(wǔhòu)1:00~6:00最高;波动幅度不超过1摄氏度排卵前体温(tǐwēn)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体温(tǐwēn)升高约0.3℃~0.6℃。每年(měinián)长10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与成年人相近。新生